17.健康的三大基石之一,饮食有节,小孩应吃七分饱


29.健康三大基石——饮食有节


17.健康的三大基石之一,饮食有节,小孩应吃七分饱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吴老师说,接下来《黄帝内经》就开始讲一个人怎么能终其天年,动作不衰,百岁乃去。

你们看《黄帝内经》开篇就不跟你谈什么高深的医理,而是讲些最为平常的养生之道。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常之法,能疗平常之疾,乃为神奇。

岐伯回答黄帝说,健康很简单,有三点,我们称之为健康三大基石。

第一是食饮有节,

第二是起居有常,

第三是不妄作劳。

大家听了可千万别以为这太简单了,殊不知人们每天都跟这三点打交道。

身体能够强壮健康靠这三点,身体出问题也是这三点没做好。

什么是食饮有节?食是吃饭,饮是饮水。吃东西必须要节制,没有节制会怎么样?吃得太饱了会撑伤,太饥饿、太渴了也会损坏身体。

现在为什么那么多慢性胃病的人,胃不是天生不好,而是让你吃坏了。

《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一餐吃太多东西,撑得肚子胀满,都走不动了,这时绝对伤到胃肠。

前几天我还听说,有个老年人节日里吃得太饱,引发心脏病,被送到医院。还好抢救及时,等胃肠排空,身体就舒服了。

很多人都知道吃得太饱会伤身体,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大人未必能做到。

上次有一个小孩,老是发热不退,全国都快跑遍了,他父母非常有钱,就是没有大夫能治好他孩子的病。后来找到北京,一位老中医看后,对证下药,发现吃药后效果不错,可不久发热又起。

老中医就说,吃药后病退,可你回家后病又起来,说明这疾病是你在家里不注意导致的。

这父母就很疑惑地问,我们很注意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老中医说,你们都注意了什么呢?

这父母说,我们给他吃最好的东西,农家的鸡汤排骨,从来没有让他饿着过。

老中医摇摇头说,你们错了,你家的孩子应该七分饱。

他的发热是因为食积引起的,我用药把积滞消掉,热就退了,但你回去又让孩子吃那么多,还吃得那么油腻,胃肠一堵塞,热又上来了。

他父母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17.健康的三大基石之一,饮食有节,小孩应吃七分饱

老中医说,张仲景认为损谷则愈,对于这种食伤,生活条件太好导致的病,应该吃得清淡些,吃得少些,应该注意饮食有节。你试着给孩子吃些清淡的五谷杂粮,而且不要让孩子吃撑。

结果几年来老是容易发热的疾病,在调整饮食结构后,孩子就很少再发热了。如果不懂得这道理,这病苦就有得受了,药苦也有得尝了。

为什么后世总结《黄帝内经》时,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叫万病横生,年命横夭,皆由饮食之患。

这是孙思邈讲的,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还有一个小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咽炎、上火,很快就变为发热。用上退热药后,稍微好些,然后又送去上学,不久又咽炎发热。老是这样,他父母就很担心。频繁地往医院跑。最后他们来找我,想看看中医有什么好办法。

我一看这孩子非常好动,舌尖红,一派火曰炎上之象。便说,你的孩子是不是平时很少喝水?

这父母惊讶地问,大夫,你怎么知道?

我跟他说,你家孩子在幼儿园里整天跑跑跳跳,渴了却忘了去喝水。水箱没水,发动机就会发热,车就不能开。身体缺乏津液,人就容易上火,甚至发热。你给孩子买个保温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好,提醒孩子及时喝水,而且水要喝足。

这个小习惯调整后,孩子的父母很高兴,因为孩子很少再咽炎、上火了,本来一个月都有一两次咽炎,甚至发热的,现在养成按时喝温开水的习惯后,身体不缺水,就很少发炎、发热了。

这父母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在孩子身上没少花钱,也没少花时间,现在就一个暖水壶,解决了我们的大烦恼。


17.健康的三大基石之一,饮食有节,小孩应吃七分饱

这正是饮食有节这句话的巨大威力。饮水非常重要,暴饮不行,而你干渴到咽干口燥,忘了喝水,也会把身体搞坏,所以大家看饮食重不重要啊,非常重要。

要恰到好处,不饥不饱,不渴不胀。所谓的中医,其实医的就是偏颇,让病人不良的行为习惯回归到正常状态。

所以饮水讲究什么?讲究质、量、度。

质就是要饮优质的水,你们看水污染重的地方多病,有些村子一半以上的人都得肾结石,这就是水质的问题了。

量就是每天要定量,不能今天喝一两杯水,明天就灌得满肚子都是水。饮水的量以自己口中滋润、不焦干为度。

度就是温度,不能拿冰冻饮料当水喝,更不能贪凉饮冷,喝冰冻饮料,当时爽了,过后容易坏肚子。

所以比较合适的饮水温度,应该是40度上下,身体容易上火的喝稍微凉一点的水,身体容易伤寒的就要喝温热烫嘴一点的水,慢慢小口小口饮,切不可过凉、过烫。

那么吃东西应该怎么讲究呢?我们总结出六点,称为养胃六点。

第一吃少点。夜饭减一口,定能致高寿。

第二吃暖点。生冷伤胃,温暖养脾。

第三吃熟点。不以脾胃暖冷物,熟生物。

第四吃慢点。细嚼慢咽者命寿,狼吞虎咽者命促。

第五吃淡点。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

第六吃鲜点。新鲜的东西健康。


总结

《黄帝内经》讲,健康三大基石。第一是食饮有节,第二是起居有常,第三是不妄作劳。

《黄帝内经》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欢迎点赞 关注 转发,小白郎中 阅读更多中医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黄帝内经   基石   小口   饮食   健康   咽炎   起居   胃肠   吃得   饮水   讲究   平常   小孩   父母   身体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