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老韩,中医硕士,主治医师,是一个工作在聊城的“非著名年轻中医”,与蒲松龄是同乡!不懂烟酒交际,只爱临证读书,善使针药结合,最喜疑难杂症!长得不算帅,脾气有点怪,但心肠还不坏!

本文导读:

1、“一剂知、二剂已”,并不是临床的常态!

2、治身不易,治心更难!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王道还是霸道,这是一个问题!

每当形容中医治病的疗效迅速时,我们经常会用“一剂知、二剂已”、“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一类的溢美之词,似乎,有水平的大夫都是可以“三副药起死回生”的!

真的是这样吗?

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说实话,很多时候,并不是!

很多青年中医,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窘境:患者第一天拿了药回家,不管开药的时候医生有没有交代病情,只要第二天没有减轻,患者就会回来质问这位青年中医:为什么昨天吃了药,今天还没有减轻?

可是,很有可能,这位患者在某“名医”那里吃上半年甚至一年的药,即便毫无寸效,也不会对“名医”提出这样的要求、发出这样的质问!(可见青年中医处境之困窘、成长之艰难,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老韩也曾经年轻过!)

“一剂知,二剂已”是中医治病最理想的境地,即服一副药就知道路子是对的,药是对证的,服两副药就已经好的差不多,立竿见影!可是,只要方药对证就一定能“一剂知,二剂已”吗?

方药对证后,疾病总体是向愈的,但恢复时间并不相同。急性病发病突然、病势急骤,但如果治疗得法,往往能够一剂知、二剂已,快速痊愈;慢性病则病程长、病势缠绵,哪怕服药对证,有的也需要很久才能痊愈。

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前几日翻看北京四大名医之首的萧龙友先生的医案,发现很多病例都要经过数次,甚至十几次的就诊,方可痊愈。其中,所谓“一剂知、二剂已”的病例少之又少。是龙友先生经师不到、学艺不精吗?肯定不是!要不然,大家也不会公认龙友先生为“京城四大名医”之首了!

只是人体的情况和所处的外部环境太复杂了,很多因素并不是医生能够左右的!

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曾经有一位50多岁的阿姨,二婚,长期与第二任丈夫分居两地。而且,丈夫性格古怪,沉默寡言,两个人长期处于冷战状态。阿姨就诊的时候:失眠、心烦、抑郁、胸闷、食欲不佳、乏力、大便不畅……每每用药有所改善的时候,只要她的丈夫一回家,症状就又重新开始一轮。

还有一位患者,是个5岁的小男孩,因为“面黄肌瘦”来就诊。我详细询问了情况,得知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从小娇生惯养、养尊处优。之所以“面黄肌瘦”的原因,就是因为爷爷奶奶喂的东西“太好”,孩子的脾胃吸收不了、负担加重,长此以往,脾胃功能严重受损,乃致营养不良。当我告知他们,要给孩子清淡饮食、暂时不要给那些“好东西”,先让脾胃功能慢慢恢复时,孩子的爷爷勃然大怒:“孩子都营养不良了,你还不让他多吃东西,你这庸医到底会不会看病?!”最终,我的建议也没有被接受。

这些情况,是医生所能改变的吗?

治身上的病不容易,治心里的病就更难了!况且,上面这些还是患者的外部因素的原因。

在患者的体内,各种因素纷繁复杂,或虚或实,或表或里,或寒或热,或阴或阳,或兼而有之,绝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厘清、纠正的。

临床上有些慢性病,大都由渐而来,若发展至真元亏乏、沉病积滞阶段,治疗颇为棘手,有时即便药证相符,近期也难以显效。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在他的医集中说:“治急性病要有胆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说明治疗慢性病不可能一蹴而就,“守方”、坚持至关重要。

这就像一个国家,饱经战乱、饥荒、瘟疫之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这时候,即使外患被打退,内忧被解决,政府领导人英明神武,老百姓万众一心,想在短时间内变得强盛也是不可能的!规模越大、情况越复杂的国家,尤其如此!

我们的祖国不就是如此吗?由弱到强,从被欺凌到不惧列强,经历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无私无畏,方才有了今天稳定、强盛的局面!

“治大国若烹小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治国如此,治病也一样!

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一剂知、二剂已”,每个病人都愿意如此,哪怕病在身上多待一天都不行;“覆杯而愈、效如桴鼓”,每个医生都希望这样,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疾病,很不愿意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所以,不要过度鼓吹那些“一剂知、二剂已”的病例,那只是治病过程中的少数,中西医都是如此。

况且,有的时候,过于追求症状的改善,用一些“霸道”之药,症状虽一时缓解,貌似“药到病轻”,但从此就像埋下一颗“地雷”,后患无穷。比如:感冒后本来不发烧,可为什么吃了药却发烧了?

此时,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病者,当行“王道”之法。

“霸道”方长于攻邪,其力猛,往往看到某个症状明显消失,易被认为“有效”;“王道”方多用于扶正,其效缓,因气血之生长本身就缓慢,易被误认为“无效”。

叶天士治疗虚损久病,强调“王道无近功,多服自有益”。久病者,正气不足,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

可惜有的病家,只图一时之快;可惜有的医家,着眼急功近利!临床上,以“霸道”之法攻伐无过,初期减轻,后期加重甚至酿成不治者,并非罕见。

所以,不管是病家还是医家,都要懂得这个道理!“病家莫要催,医家沉住气”,切莫为了眼前某个症状的改善,乱用“虎狼之药”,酿成大祸而不自知!

不要过度鼓吹“一剂知,二剂已”!很多病,急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病家   若烹小鲜   急性病   病势   医家   脾胃   慢性病   名医   病例   王道   霸道   症状   患者   中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