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生活中有没有觉得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小便清长、肠鸣、泄泻等问题?

如果出现了上述问题,那有可能是小肠虚寒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中医口诀之小肠虚寒:

小肠虚寒尿清长,肠鸣腹泻便稀溏;

少腹冷痛喜温按,舌淡苔白脉迟象;

治以温通小肠法,方选吴萸理中汤。

小肠虚寒是什么?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小肠寒虚是阳气不足,小肠受盛化物功能低下,虚寒内生,清浊不分的病理变化

寒邪侵犯小肠,就会出现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肠鸣泄泻或便后下血等症状。

为什么会小肠寒虚?

多因饮食不节,导致损伤脾胃,或过服寒凉,或劳倦内伤,素体阳虚,致小肠化物、分清泌浊的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导致小肠虚寒证。

小肠虚寒具体会产生哪些症状?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腹痛绵绵,喜热喜按,肠鸣,泄泻,面色萎黄,神疲乏力。

小便频数而清长,并伴有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等症。

小肠虚寒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阳虚不足,阴寒内盛,致使小肠气机不畅,故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肢冷。

阳气虚衰,小肠分清泌浊功能减弱,水湿下走肠间,是故肠鸣腹泻。

水液下渗膀胱,则小便频数清长。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均为虚寒之征。

小肠虚寒该怎样调理?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病因在于寒邪侵犯小肠,故此调理当从温通小肠入手。

调理方向:温通小肠。可选吴茱萸汤与理中汤进行调理。

吴茱萸汤(《伤寒论》)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为什么要用吴茱萸汤?

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

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为臣药;

人参益气健脾,为佐药;

大枣甘平,合人参益脾气,为使药。

理中汤

功效:温里散寒益气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为什么要用理中汤:

方中干姜可温胃散寒,为君药。

人参可补气益脾,为臣药。

白术可健脾燥湿,为佐药。

甘草可和中补土,为使药。

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建议平时注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过食肥甘厚腻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饮食有节。

中医:肠鸣、泄泻、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小肠虚寒怎么调理?

适当的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注意避免受凉,避免冷热食物交替食用,以免损伤脾胃的功能情况。

(吴茱萸汤)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此方。

不可盲目用药,切勿病急乱投医,任何症状都应辨证。


总结:

调理小肠虚寒需从温通小肠入手,可选用吴茱萸汤与理中汤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小肠   劳倦   吴茱萸   萎黄   阳气   脾胃   疲乏   人参   面色   损伤   功效   头痛   症状   中医   食物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