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使用异同

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芍药(六两)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经方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使用异同

【药证】

饴糖:又称胶饴。仲景方中用到饴糖者,唯有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三方,胶饴各一升。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又专治腹中急痛。考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而腹中急痛。

【方能】主治腹中拘挛急迫甚而急痛者,甚则影响全身而为悸、为衄、为烦热等。

与桂枝加芍药汤比,本方证腹中拘挛更甚,至整个腹皮拘急而急痛,且急迫之状显著者。

【腹证】

1、腹皮拘急,其状如纵横之绳索,按之不滚动,如押弓弦。

2、小建中汤腹皮虽急,但又非纯实证。故腹部之筋膜系统拘挛,但腹本身却是松软的。二者相合,则如绳网捆软物,缓者自缓,急者自急,二者并存矣。

或曰:全腹皮拘挛,按之宛如张之弓弦,其间参混弛缓者,即急迫也

3、腹拘急甚则全身之气亦急,胸中可有气急而烦悸等表现。

4、腹底可有坚块,此时胸中可有烦热,此时可酌情配用软坚类药物。

【脉】

1、急痛之证,脉必弦紧。胸中之气急而不下,脉必浮大。所谓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说明本证关尺可见弦紧,寸脉可见浮大而涩。

2、急痛缓解期脉可见弱。

【方用】

1、腹中急痛或拘挛者。

2、衄,失精,下血之人,腹中挛急或痛,手足烦热者。

3、产妇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腹中拘挛者,若有块者。

4、心悸或肉膶筋惕,或头眩者,心悸甚者,茯苓建中汤主之。

5、诸虚弱证而有小建中汤腹证者。

6、下利腹痛甚,诸病腹中肌肉痛者。

【说明及排除性指征】

1、本方为桂枝加芍药汤加大甘草用量并加饴糖,其主治即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了心悸、衄(鼻衄)、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失精、咽干口燥,由此可推断,甘草饴糖二药,俱为治疗气急迫者也。单用芍药甘草时,拘急仅在腹,加大甘草加饴糖者,急迫有腹而及于心胸,甚则手足口鼻,可见急迫之甚也。且芍药之急,是拘急,拘挛之意也。甘草饴糖之急,是急迫,拘急之急,不主上冲,故桂枝汤证上冲胸满者反去芍药。急迫之急,必自下迫上,故影响到心胸口鼻手心也。此桂枝加芍药汤和小建中汤之别也。今人每每用小建中汤不用饴糖,则治拘急而不治急迫也。

2、腹部有坚块不是小建中汤的排除性指征,如果具备小建中汤,只需在小建中汤的同时,兼用软坚散积类即可。

黄芪建中汤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芍药(六两)胶饴(一升)黄芪(一两半)。

上七味,煮如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方能】小建中汤证而兼见黄芪证者。

小建中汤证如前述。黄芪证包括自汗、盗汗、黄疸,面白虚浮、水状、皮肤粗糙或软弱如泥,创疡久溃不敛等。

【腹证】小建中汤腹证加黄芪腹证。

【脉】脉弱而有急迫之象。

【方用】

1、小建中汤证而自汗、盗汗、身重、不仁者。

2、胃炎、消化性溃疡有小建中汤证、黄芪证者。

3、心悸有小建中汤证、黄芪证者。

3黄疸而小便利者。

4、创疡有小建中汤证、黄芪证者。

【说明及排除性指征】

1、自汗、盗汗,因有内热、烦渴者,不宜用本方。

2、黄疸湿热、小便不利者,不宜用本方。

3、胃炎、消化性溃疡,脾阳虚有寒象者(附子理中)、有内热(泻心汤类)者,均不宜用本方。

当归建中汤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若无当归,以穹穷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中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当归建中汤。


经方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使用异同

【药证】

当归:主治亡血血凝而血脉痉挛为寒、为痛。旁治疮毒、风气诸疾。主治是为君,旁治时配他药而为臣佐。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产后腹中绞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妇人怀娠,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主之。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

上历观诸条,治妇人及下血、腹痛者九条,中风者三条,厥、冷者三条,与脓、毒各一条。综合分析,则可明当归主治亡血而血脉保护性痉挛而痛。血脉痉挛血不循表为寒,血脉滞涩雍气为脓、为毒。

【方能】小建中汤证而亡血腹中有血凝脉挛,痛引腰背者。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小腹中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当归建中汤。

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者,亡血故也。血虚而不行,血为之凝也。血凝则刺痛不止。血凝而脉挛急,牵引胸中,故吸吸少气。腹中拘急是脉挛急所致也,痛引腰背,是凝血深而牵及腰背也。不能饮食者,血凝于少腹,胃气不得降也。

【腹证】

1、腹中拘挛急迫,犹如有绳索从腹底牵引,且腰背少腹引痛者。其意义是腹深部有凝血伴血脉拘挛,前引腹皮,后引腰背所致也。

2、腹中刺痛,所谓刺痛者,如针刺痛,血气痛是也。

3、有深在之略软弱血凝块且牵引上下前后。以三指深按左脐旁上下,有结者是也,按之上引胸肺为呼吸急迫,后引腰背,下引股际至阴器之肌挛急。

4、营养多不良,久病则腹壁凹陷。

【脉】脉多沉细,血不足而凝滞,且里病也。

【方用】

1、当归建中汤证,脱血崩漏者,失血多者,加地黄、阿胶。

2、有本方证而下肢挛急疼痛者。

3、腹痛而有本方证者。

4、手足疼痛而浮肿者。

5、手足猝作挛痛,转筋者。

6、血症虚羸,气喘吁吁而欲绝者。

【说明及排除性指征】

1、本方证多与血症有关。

2、与当归芍药散比较,本方痛引腰背,当归芍药散痛引肩背,且或眩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肿者。系当归芍药散有川芎能治血气上攻、泽泻治眩,茯苓治悸,白术治小便不利,此皆当归建中汤所无者。

归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加当归。

煮如小建中汤。

本方为当归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的合方,用于:

1、虚羸甚者;

2、疮疡久溃不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建中   黄芪   当归   饴糖   桂枝   芍药   急迫   异同   甘草   生姜   手足   血脉   产后   妇人   刺痛   腹中   方小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