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每年全国甚至全世界因患癌等病症死亡的案例常常见诸报端,每个人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所以大家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在老去时可能会得很多病,身体上的疼痛感,心理上的折磨,金钱上的压力,很多人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在老年的时候身体健康,没有大病,就是最大的幸福。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说到可怕的病,也许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癌症,不可否认,癌症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恶魔”,它会一点点吞噬人的身体,让人处在倒计时的恐惧和身体的痛苦中。但是还有一种在老年人中很常见的疾病--老年痴呆症,也叫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虽然对身体的折磨也许不如癌症那样可怕,但是时间越长,对精神的折磨和影响并不亚于肉体上的。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老年痴呆症突发性很强,在发现的时候往往令人难以接受,几乎没有反应的时间,你只能看着老人的身体和行为等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变化,却又无法彻底根治,因为它对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即使到医学飞速进步的今天,也只能靠预防,人为干预来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老年痴呆的发病原因是很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因素就会直接导致患病,它和晚睡熬夜、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息息相关,加上环境影响,在不改变当前不良生活习惯的情况下,一般在六十岁后就会逐年增加患病风险。在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中,预防老年痴呆,食物这个环节是最难也最需要花心思控制的一个方面。

一、老年痴呆症和他们的生活

老年痴呆症一般指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简而言之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发群体是70岁以上人群。在临床上,老年痴呆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等,这也是最常被人熟知的两个特征,其次就是执行功能障碍,以及性格和行为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常常分不清现实和虚幻,行为和思想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呆滞。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提到老年痴呆,很多人会认为是由于长期不灵活用脑导致的,这种看法过于片面。截止目前,老年痴呆的发病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且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随着时间推进,病情会逐渐加重,因此痴呆症状被发现时往往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状况。虽然无法提前查出,更无法预防,但是仍有一定的数据显示,还是有四类人更易患老年痴呆。

这四类人包括:有家族病史的、存在心理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还有容易被忽略的女性群体。第一类,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一旦存在一定的家族史,就很有可能因为多种基因遗传因素而传给下一代,如果有直系亲属患老年痴呆的,或者近亲结婚,那么下一代患上老年痴呆的概率相较其他无病史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第二类,在三线以外的城市或者乡村中,有个很普遍也很常见的现象就是老人小孩留守在家中,青年群体绝大多数会选择在一线、二线城市中工作打拼,特别是对于独居清冷的老人来说,常年孤独无法排解,只能通过自己日复一日的默默消化,寡言少语爱多想,于是在心理上难免出现问题,也就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第三类潜在老年痴呆群体主要见于本身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中,在这些常年被心脑血管疾病折磨的群体中,通过医学家的不少研究也发现抑郁症史,而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因为一旦颅外大血管和心脏部位出现病变,导致体内和大脑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加快大脑功能的全面衰退,从而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第四类更易患老年痴呆的偏好人群是女性,这也是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的结果。女性在45-55岁会逐步开始出现绝经,同时因为体内激素下降等因素,更年期也就随之到来,加上心态如果无法得到很好的调整,那么就很有可能在65岁之后,老年痴呆患病率高于同龄男性的1.5倍及以上。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人并不是像对待小孩子那么简单。小孩子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每一天都在进步,而患有老年痴呆的人却是随着时间逐渐失去自理能力,语言上、行为上、思想上都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只会随着自己当下的想法做出一系列令人苦笑不得的行为,除了让全家身心疲累,还会精神崩溃,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是不小的折磨。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二、长期3种吃法,痴呆很可能找上门

患有老年痴呆,身体和生活会发生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见于1-3年患者,为轻度痴呆期,记忆出现障碍,无法判断基本的事物,情绪轻微波动。第二个阶段则常见于2-10年的患者,中度痴呆期,自理能力出现障碍,甚至对家人失去记忆。而第三阶段就进入到了重度痴呆期,不仅仅是认知障碍,身体上也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

截止目前,我国的老年痴呆人数已经占到全世界老年痴呆的四分之一,同时专家预计,未来我国此类人群的数量还会不断上升。对于个人来说,这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等的多种危害,对于家人来说,还将承受巨大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所以在50岁左右就要养成提前预防的意识。

要想很好的预防老年痴呆,就要先了解它的病因。如今患有老年痴呆的原因,已经不仅仅和生活环境、身体疾病等有关,广义上讲,包含很多复杂的因素,其中一项就是很日常的饮食。如果能够很好的控制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不但能养成健康的身体,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老年痴呆作用。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高脂肪美食口感丰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人的味蕾,但已经有法国研究人员证明,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老年痴呆发生的概率。长期坚持高脂肪饮食,导致人体体内高油脂和高胆固醇现象,可能会堵塞血管,进而使得大脑的反应速度变慢,也就增加了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同时也带来了肥胖的身材,甚至是二型糖尿病。

长期吃高糖食物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损害一种与阿尔茨海默症密切相关的酶。简而言之,如果老人本身体内血糖水平就很高,那么持续保持摄入高糖食物,那么他得老年痴呆的风险会更高。一旦患糖尿病,人体的血管壁会变薄,同时喜食高糖美食,不但引起肥胖,人体大脑会受到影响,认知功能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在很多人爱吃的火腿、培根、腌肉中,但是其中的亚硝酸钠如果摄入过多,不仅会引起中毒,还有闻之色变的致癌作用,也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很多喜爱重口味的老人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腌制食品的食用习惯,那么在烹饪方式上就应尽量采取蒸、煮、炖的方式,同时减量,而日常做菜时,也要把每日食盐量控制在6g以内。

三、如何吃才能更好的远离老年痴呆

严格意义上来说,老年人的身体总体上大不如前,为了预防一些潜在的病症和老年痴呆,不应该过多追求口感,而是健康和营养。像那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口味众多且丰富,但是带来的营养和健康远远不够,应该逐步做出改变,不论是实际的食物摄入上还是观念上。

根据美国和德国的最新医学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习惯对于减缓和预防阿尔茨海默症有着明显效果。地中海饮食的主旨就是简单、清淡以及富含营养,也就是日常饮食以新鲜蔬果和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追求高纤维、低脂肪,健康营养。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地中海饮食”的原则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实施呢?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其实对于已经习惯几十年固定饮食习惯的老人来说,是很难全面改变的,所以需要循序渐进。首先确定一个每天固定摄入食物的计划,每天的高热量肉类食物摄入也就会相应减少,习惯养成后则需要在调味料上做出调整,这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要贯彻“地中海饮食”,首先养成每天至少吃5份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的习惯,主食最好选择全麦和谷类来和米饭交替食用。日常减少或拒绝高油高糖的零食,取而代之新鲜水果和一把坚果。做菜时尽量使用橄榄油或菜籽油,调味料在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越简单越好。同时早睡早起多运动,不仅能很好地预防老年痴呆,身体状态也一定会更好。

总结

在很多不完全了解老年痴呆群体的人眼里,老年痴呆的主要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甚至失忆,每天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常见的社会新闻中对于此类病症的报道侧重体现也是老人可爱且幼稚的“返童”行为,而并没有让大众真正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本质上,老年痴呆也是一种剥夺精神的疾病, 它会逐渐摧毁一个人所有的精神和尊严。

根据一般的痴呆病进程发展特点来算,如果一个人被确诊老年性痴呆后,那么他剩下的寿命大约为5至10年,若在早期能够积极地进行干预治疗,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也许会适当的延长寿命。所以无论是为了让自己或者家人能够安度一个健康的晚年,不仅需要防治大型疾病,这种潜在且极易突发的老年痴呆也必须要重视和预防。

老了怕痴呆?研究发现:3种吃饭习惯的老人,痴呆风险增加了

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早睡早起,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少吃垃圾食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学会排解抑郁的情绪,坚持适度的运动。定一个地中海式饮食计划,同时坚持仰卧睡觉,不仅可以预防颈背疼痛,可以有效移除大脑代谢“废物”,降低老年痴呆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痴呆   调味料   地中海   老人   风险   痴呆症   老年   大脑   群体   食物   因素   习惯   身体   老年痴呆   饮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