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了三伏贴,就不用贴三九贴了?这个谣传你还在信吗?

贴了三伏贴,就不用贴三九贴了?这个谣传你还在信吗?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季节气候对应人体生理,人体的脉象也会随四季的更替而变化,天温日明,阴盛阳衰;天寒日阴,阴盛阳衰。

那么,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扶正祛邪,调补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才能更好地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

贴敷疗法在临床操作上更为简便、实用,中药贴敷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代表了贴敷疗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伏贴和三九贴了。

贴了三伏贴,就不用贴三九贴了?这个谣传你还在信吗?

三伏贴?

三伏贴是以“冬病夏治”为原理的中医特色调理方法。

盛夏三伏,天地正气升腾,邪气藏于地底,人体气血流通旺盛,皮肤毛孔舒张,三伏药贴可以使药效直达穴位,渗透皮肤,扶阳祛寒,激发正气。

所谓的“夏养三伏”,我们可以通过三伏贴“引阳消翳”,驱散体内积聚的寒邪,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但是临床证明三伏贴所带来的免疫增强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产生—衰减的循环之中。

贴了三伏贴,就不用贴三九贴了?这个谣传你还在信吗?

三九贴?

中医认为,因“三九”恰处于大自然阴阳交替的时段,此时人体阳气最弱而外部寒气最盛, 所以人体特别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的疾病。

而三九贴采用的是中医上的“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

敷贴处方中含有辛散温通的中药,在三九天进行特定的穴位贴敷治疗,可以达到疏散风寒、温补肺肾、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

中医上讲“孤阳不生,孤阴不长”,三伏+三九,一阴一阳,在一个大的循环内本应为一体。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才能够纠正脏腑偏盛或偏衰的状态,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使疗效相得益彰。

所以说,三九贴还是“三伏贴”冬病夏治理论的延续,巩固和控制疾病的发作,达到“冬病皆治”的效果,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病疗效。


常用三九贴及其贴敷方法


常用的三九贴有咳喘贴与脾胃贴,三九咳喘贴主要由石菖蒲、生姜、甘遂、细辛等中药熬制而成,三九脾胃贴主要含有丁香、肉桂、苍术等中药。

三九贴对于宝宝秋冬季高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肺气肿、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

使用时间

三九贴按理说应该在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进行贴敷,但并不是那么严格规定过,可以选择期间的任意一天,只需要与下一贴相隔9天就好。

而且三九贴或三伏贴这类的敷贴,三年为一个疗程,所以最好应连续三年中的每一年三九天、三伏天都连续贴。

有效的咯痰方法


坐位或站立,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呼吸,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同时用手压在腹部。

深呼吸、屏气,然后用力进行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从肺的深部咯出。

咳嗽时间不要太长,宜在早晨起床后或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进行。

贴了三伏贴,就不用贴三九贴了?这个谣传你还在信吗?


注意事项


1、贴敷局部皮肤会出现灼热、红润,表明药物已渗入经穴,气达病所。

2、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膏药,可用温水或植物油轻轻拭去,勿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檫洗,可涂抹黄连油。

3、贴敷4到6小时内不要洗澡。若因贴敷时间过长出现水泡或皮损,应避免抓搔、保护好创面,防止感染,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4、敷贴期间禁食生冷、煎炸油腻、辛辣食物及发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鸭肉、鹅肉、虾蟹、韭菜等)。

5、为保证贴药时间,贴敷期间请勿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致敷药脱落。


贴了三伏贴,就不用贴三九贴了?这个谣传你还在信吗?

角角温馨提醒

中医辨证属寒性哮喘者,不宜多食性偏凉的食物,如生梨、菠菜、毛笋等,而应进食性温食物如羊肉、姜、桂等。

而热性哮喘则正好相反,荸荠、白萝卜、胡桃肉、红枣、芡实、莲子、山药等具有健脾化痰、益肾养肺之功效,对防止咳喘发作有一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伏贴   咳喘   阴盛阳衰   脏腑   谣传   哮喘   阴阳   疗法   中药   系统疾病   中医   呼吸   皮肤   人体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