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症老人也渴望“被需要”,照护者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

隐忍是子女对张阿姨最主要的印象。

张阿姨,89岁,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差,没读过书,文革后读了三年的扫盲班。结婚后日子也是艰难,吃了不少苦,用她女儿的话说就是母亲这一辈子过的很隐忍,隐忍父亲,隐忍生活。但是对子女的爱却未因此减少过。现在条件好了,老人却被明确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症老人也渴望“被需要”,照护者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

患病的母亲不再隐忍,夫妻矛盾越来越多

这一年来病情变化愈加明显,老人现在晚上偶尔会尿床。

因为平时是跟老伴一起生活,家里也没其他人聊聊天,她要么自己独自静静的坐着,要么就跟老先生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争吵。

认知症老人也渴望“被需要”,照护者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

来我们照护机构日托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家总跟老伴吵架。老人女儿说,可能是因为生病的原因,母亲以前对父亲的隐忍现在全部爆发出来了。几个子女想了想决定还是把老人送到照护机构日托,白天在照护机构参加一些活动,跟大家聊聊天,晚上再让父亲接回家,这样可能有助于缓解两个人的关系。

认知症老人也渴望“被需要”,照护者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

在照护机构, 做家务的张阿姨话多了起来

在照护机构,张阿姨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刚开始也不怎么说话,不过我们了解到老人原来很会干活,缝纫衣物、洗衣做饭都很拿手,于是我们决定大家来一场择菜活动。

邀请了几个老人一起,大家开始动手择花菜,张阿姨一边择菜一边开始跟大家聊起了天,话也多了起来。择完菜张阿姨很自豪地跟我说:“你们以后有什么活找我做,我干活很拿手的!”

认知症老人也渴望“被需要”,照护者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

随着张阿姨对环境越来越熟悉,她的话也多了起来。我们经常鼓励她自己做一些能力范围内拿手的事情,她变得自信了很多,笑容也常挂嘴角。

作为认知症照护者,除了陪伴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认知症老人也渴望“被需要”,照护者能做的不仅仅是陪伴

通过上述案例给认知症照护者以下几个小建议:

1、不是患有认知症就失去了所有自理能力及社交能力,他们同样需要被认可及鼓励;

2、在专业评估的前提下,根据老人现有的能力鼓励老人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自我感觉有价值有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阳)

参考文献:

[1]Testad, Ingelin, Corbett, Ann, Aarsland, Dag,等. The value of personalize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to address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living in care home settings: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26(07):1083-1098.

[2]Reuben D B , Evertson L C , Wenger N S , et al.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Alzheimer"s and Dementia Care Program for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Patient-Centered Care: Preliminary Data[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3, 61(12):2214-2218.

[3]Manthorpe J , Samsi K . Person-centered dementia care: current perspectives[J].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6, Volume 11:1733-1740.

基金支持

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310500)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上海市爱照护长者公益发展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认知   日托   老人   老伴   拿手   阿姨   子女   家里   父亲   母亲   事情   晚上   条件   能力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