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九——读“加味抑肝散治疗慢性肝炎”思考与笔记

此案为一例慢性肝炎患者,肝区胀痛,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十七年屡治未效。脉左关浮弦,舌苔白润,舌边不红绛,岳老认为是肝阳虚衰,寒湿凝滞于肝,予以加味抑肝散作汤剂。

首先,说一下肝阳虚。自宋金元时期之后, 受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观点的影响, 后世医家多不提肝气虚及肝阳虚, 常谓“肝常有余”、“肝无补法”等。一般认为气虚为阳虚之轻症,阳虚为气虚之重症。五脏各有阴阳,其病理状态有阴虚,亦有阳虚。因此,肝必有阳(气)虚,不唯只有阴(血)虚。肝阳(气)虚,临床表现除一般阳(气)虚的表现之外,还有其自身特点。


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九——读“加味抑肝散治疗慢性肝炎”思考与笔记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从这两段论述看,一方面说明肝气虚的患者常感疲劳。另一方面,肝气虚则魂无以居,而游荡于外,患者则多表现为白天郁郁寡欢,夜晚多梦,或恐或悲等一系列睡眠、情志的改变。肝主筋,《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肝气衰, 筋不能动”,因此, 肝气虚时, 患者会出现关节屈伸不利, 软弱无力, 常常拘挛, 爪甲苍白等。又如《素问·五脏生成论》云:“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受血而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当肝气虚时, 气虚无力以运血, 则会出现相应症状。


岳美中医案精读之九——读“加味抑肝散治疗慢性肝炎”思考与笔记

再说抑肝散,此方不常用。抑肝散亦见于《保婴撮要》, 方由柴胡、甘草、川芎、当归、白术(炒)、茯苓、钩藤等组成, 功用为抑肝健脾, 清热解痉。用于肝经虚热发搐,或痰热咬牙,或惊悸寒热,或木乘土而呕吐痰饮,腹胀少食,睡卧不安。此方用柴胡、钩藤抑肝平肝,当归、川芎养肝血而行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祛湿,本方是肝脾同治之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症、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失不良等病,效果不错。虽谓本方清热解痉,然而方中仅钩藤一味性凉,清热的作用并不明显。岳老以此方加清半夏、橘红辛温之品,故可用于肝阳虚寒湿之症。但我们也应看到,虽然说此患者为肝阳虚,必是轻症,重症者恐怕仍需用姜、桂、附之类。

本方与逍遥散功效相似,但逍遥散有白芍,其性微寒,岳老虑其有碍阳虚,故未用逍遥散。

(科普中医知识,分享实践经验,敬请关注)@大家健康#大家健康超能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加味   撮要   汤剂   肝气   素问   白芍   川芎   白术   柴胡   茯苓   当归   甘草   肝炎   重症   逍遥   患者   中医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