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诊疗专家共识15-18(全文完)

十五、T2DM合并CVD患者的血糖监测

1. 推荐 T2DM 合并 CVD 患者进行规律的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上已作为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治疗之初建议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达标后每6个月检测1次。2. 糖化白蛋白(GA)反映 2~3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的指标。短期住院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T2DM合并CVD患者可考虑2~3周测定1次GA。

3.所有患者均应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MBG),根据降糖治疗方案的不同,推荐采取不同的 SMBG 方案。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等)的监测,应实行个体化的监测方案。

4. 以下情况可以考虑进行持续葡萄糖监测(CGM):(1)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2)在SMBG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仍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无法解释的严重低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无症状低血糖、夜间低血糖;② 无法解释的高血糖;③血糖波动大;④出于对低血糖的恐惧,刻意保持高血糖状态者;(3)围手术期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诊疗专家共识15-18(全文完)

十六、T2DM 合并 CVD 患者的低血糖预防

1. 预防低血糖症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T2DM合并CVD患者尤其需要注意,以降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风险。

2. 预防低血糖需要对患者进行低血糖风险的个体化评估,设定个体化的HbA1c目标。增加低血糖风险的因素包括:(1)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如磺脲类);(2)肾功能或肝功能受损;(3)糖尿病病程较长;(4)虚弱和高龄;(5)认知障碍;(6)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受损;(7)可能影响对低血糖的行为反应的身体或智力残疾;(8)饮酒;(9)多种合并药物(特别是ACEI、ARB、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3. 如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或严重低血糖事件,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尤其是方案中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建议治疗方案调整为包含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 SGLT‑2i或GLP‑1RA在内的二联或三联降糖治疗方案,停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如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或减少其剂量。

4. 对于部分患者,SMBG(自我血糖监测)和CGM(持续血糖监测)是评估治疗和检测低血糖的重要工具。

5. 教育患者了解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例如禁食、延迟进餐、饮酒、剧烈运动等,以及平衡降糖药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及运动之间的关系。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诊疗专家共识15-18(全文完)

十七、心血管危重症T2DM患者的血糖管理

1.加强血糖监测并控制血糖在7.8-10.0 mmol/L可以使危重症患者获益。

2.如血糖持续超过10.0mmol/L,应起始胰岛素治疗

3.对低血糖易感者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合并症状况确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4.强烈推荐给予静脉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胰岛素剂量应依据每小时血糖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并应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

5.建议采用快速血糖仪频繁进行毛细血管血糖监测。目前CGM在临床预后、安全性或成本效益的数据不足,暂不推荐应用于危重症监护。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诊疗专家共识15-18(全文完)

十八、高龄(>75 岁)T2DM 合并 CVD 患者的用药特点

1. 高龄T2DM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合并CVD时低血糖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降糖药物推荐优选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DPP‑4i、SGLT‑2i、GLP‑1RA等。

2. 高龄 T2DM患者血糖目标应合理放宽,但所有患者都应避免因高血糖出现症状或急性高血糖并发症。

3. 高龄 T2DM患者的降糖药物选择,需要根据患者所处的糖尿病发展阶段、当时的血糖水平,以及个体化的特点进行选择,在进行降糖药物选择时需要把药物安全性以及预防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糖尿病   个体化   低血糖   心血管病   胰岛素   剂量   并发症   血糖   高龄   共识   药物   患者   风险   目标   情况   建议   方案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