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102」泡一壶老普洱,面对面与您聊聊茶道,品品这酸辣人生

​​01

今天在老乡那里请她一起帮忙拍一组照片,06年的老茶头。

然后学习一个大品牌获得金奖的熟茶,2013年,至今也有6年了。这款茶的苦底很重,很香,但茶汤还是散的,芽多。

再对比老茶头,老茶头也是芽多的茶。2006年,年份更长,茶汤融合度更好,也就是业内行话说的,抱团更紧。

“抱团”是专门形容普洱熟茶的一个术语,主要指中老茶茶汤的融合度,也就是水与内容物融为一体,称为抱团。类似于龟苓膏,或者藕粉遇烫水的感觉。

这些茶,在熟茶体系里,都算中等偏上的。

味很正,都是普洱熟茶的本味。在中端的口粮茶市场,应该说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但相比更好更高一个等级的熟茶,缺点厚味,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弹性和绵柔感。也可以说是茶汤的柔软度。软度好的熟茶,喝着就像双脚踩在地毯上那样,软软的。

「日记102」泡一壶老普洱,面对面与您聊聊茶道,品品这酸辣人生

02

普洱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时间的沉淀,并且认真学习,走正道,很难入门。

而且茶随时都在变化,同样一款茶,今天喝的,和昨天喝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这种变化,有时是茶本身变化带来的;有时是自己进步的过程中,发现了过去未曾捕捉到的优缺点,因此而有了新的体验。

这一年,我感觉自己就不断地处在这种得到,发现更多,缺失更多的失重感里。

那些过去喝起来很好喝的一些同级别的茶,今天再回过头去,发现了更多的瑕疵和缺点。因此,也就处在不断的怀疑和反思中,到底是自己进步了,还是某些茶的茶质,就是不如前两年了。

在这种失重里,需要更多的,对整个行业的基本面,有俯瞰,才能客观地判断一款茶的竞争力。

1000块钱的茶,和100块钱的茶,是没有可比性的。如果用1000块的眼光,来挑100块的茶,显然不科学。

但感觉自己现在正是有点这样的错位。喝多了1000块的茶,再来看100块的,满眼都是缺点。

「日记102」泡一壶老普洱,面对面与您聊聊茶道,品品这酸辣人生

03

处在这种焦灼感里,可以说一切都是混乱的,边摸索边学习,边实践边迭代。

既感觉自己懂了一些,好像有那么点入门了感觉;同时又陷入更广阔的未知里。

一种饥渴感,每日充斥头脑。

回过头去,想起那句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作为源头,能管控的基本点是,原料的健康、卫生及工艺、制作、储存等各环节达标。至于茶的厚薄,苦涩轻重等等,只要反应的是茶的本味,就应该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喜欢与不喜欢。

无论如何,天天泡茶里的,和偶尔喝一杯的人,对茶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做为茶商,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并研究和满足差异,才是本质工作。

「日记102」泡一壶老普洱,面对面与您聊聊茶道,品品这酸辣人生


关注【滇红普洱崔赛先】,了解云南滇红、普洱茶的相关知识。

如果喜欢,请点赞、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普洱   茶市   厚味   茶商   茶汤   抱团   茶道   普洱茶   块钱   面对面   入门   竞争力   差异   缺点   也就是   感觉   人生   更多   日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