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做过大司马,祖父和父亲做过太守。因父亲去世得早,到陶渊明成年时,家境已经衰退。他从小学的是儒家经典,但也向往隐逸生活:“少时无俗韵,性本爱丘山”。东晋当时政治比较混乱,在任彭泽令时,其对出仕失去信心,因督邮前来,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冠归隐而去,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事件,其也因此被誉为“千古隐逸之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隐田园是要回归自己的纯真天性;在《桃花源记》中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描绘的世外桃源,阐释了他心目中,道家“无为而治”的理想世界;在《五柳先生传》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种安贫乐道的思想,也正是陶渊明本人的真实写照。

道家有隐逸的传统,尧舜时期的许由、巢父,商末的伯夷、叔齐,战国时期的鬼谷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之所以被称为“隐逸之宗”,则是因为这一事件被萧统记录在史书中,陶渊明的隐逸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为五斗米折腰”,则又成为文人风骨的表现。

正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多有读书救国之志,如入仕受阻,则归隐田园也成为一个重要选项。儒家和道家在此合流。

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隐逸   鬼谷子   太守   孟子   儒家   不知有汉   鸡犬相闻   安贫乐道   彭泽   东晋   道家   文人   千古   田园   父亲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