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腰椎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但保守治疗仍是首选,大多数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理疗缓解症状甚至达到临床治愈。其目的是使腰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神经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中医师:腰椎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太原糖尿病专科医院 任旭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有6项:

1.腰部外伤

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

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喷嚏)疼痛加重。

3.脊椎侧弯

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在脊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

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的可出现肌肉萎缩。

5.直腿抬或加强试验阳性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6.X线摄片检查有脊柱侧弯

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的椎间盘可能变窄,还有CT检查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中医师:腰椎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从病因上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是由于腰肌劳损反复发作以及感受寒湿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在临床治疗上应做到未病先防、未病先治,在患者腰肌出现劳损时就应积极干预治疗。在临床治疗上,常用的有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药物外敷治疗等。因为在这个阶段还比较容易治愈,所以希望患者轻病即治,不要拖延,以防加重。

如果患者已成腰椎间盘突出症,那就是说本病由于椎间盘组织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以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此病在中医上属于“腰痛、腰腿痛”的范畴,主要病因有两方面:

1.感受寒湿,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腰部外伤导致腰部脉络气血阻滞的“不通则痛”,大致也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

2.素体禀赋不足,年老精血亏损而导致的腰部脉络失于温养形成的“不荣则痛”。

中医师:腰椎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对急性期腰椎病的治疗,中医有很多办法:

1.针灸治疗

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等优点。我科在针灸治法中运用专治腰椎病的“九宫针”,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针法,取传统治疗穴位如腰夹脊、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如下肢放射感明显且腰痛牵涉下肢、影响行走的,可以配合电针加强疗效。疗程为十日一次。

2.推拿按摩治疗

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疼痛部位及腰部进行治疗,以按压法、拍击法、斜扳法为主。先用按压法施于痛点,以点压的方式操作,再用拳或掌拍为主,交替沿膀胱经走向拍打,以患者自觉发热为度。通过以上操作,腰背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后,再有针对性地施以斜扳法予以复位。以上操作隔日一次,六次一疗程。

对缓解期及康复期腰椎病的治疗,以补法为主。针灸治疗仍以专治腰椎间盘症的“九宫针”为主,辅以艾灸即“温九宫针”治疗,治法为补益肝肾、通络止痛。配合传统针法治疗,取穴如:肝俞、肾俞、关元俞、大肠俞、腰阳关、命门等。十日为一疗程。同时还可配合药物外敷治疗,取鲜姜泥及艾绒,再根据症状程度的不同,加入中药威灵仙、羌活、丁香、肉桂、细辛等为末,敷在患处,再将姜泥制成条饼状铺在药末上,然后将艾绒制成锥状,放置在姜条上点燃,燃完后再换上新艾绒,继续上述流程,更换4-5次,隔日一次,6次一疗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艾绒   针法   中医师   病程   椎间盘   腰痛   专治   下肢   疗程   脊椎   腰部   针灸   部位   患者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