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学会看检查报告,不用求医生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在说血常规之前,我们先得了解一下我们的血液。随着心脏的不断收缩、舒张,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全身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再从各处的静脉流回心脏。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从肺部获得氧气、从消化器官获得营养物质,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运送到肺、肾、皮肤等处,排出体外。血液储存着人体的健康信息。当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血液成分就很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血液进行检测,能够间接地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身体状态。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学会看检查报告,不用求医生

血液构成

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三大类,其中粒细胞又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 白细胞增多

■ 白细胞减少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后进行分类,并求得各种白细胞的比值。不同因素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分类计数变化,比白细胞总数更能反映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

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7.0)×109/L, 百分数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9/L,百分数0.5%-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1)×109/L,百分数0%-1%。

淋巴细胞绝对值(0.8-4.0)×109/L,百分数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0.12-0.8)×109/L,百分数3%-8%。

■ 中性粒细胞增多

■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学会看检查报告,不用求医生

白血球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 淋巴细胞增多

■ 淋巴细胞减少

■ 单核细胞增多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其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变化通常是同步的。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学会看检查报告,不用求医生

红细胞

参考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 红细胞增多

■ 红细胞减少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值:

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80-190 g/L。

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

■ 血红蛋白增多

■ 血红蛋白减少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血小板(PLT)一般较为稳定,升高常见于某些疾病的恢复期;降低多见于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血小板破坏过多或过度消耗。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于评估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大小。如果血小板体积过大,会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即使有正常的数目,也可能出现止血困难的情况。

参考值:

(100-300)×109/L。

■ 血小板减少

■ 血小板增多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学会看检查报告,不用求医生

血小板


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简称血沉。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血沉是传统且应用较广的指标,用于诊断疾病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操作简便,具有动态观察病情疗效的实用价值。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

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 血沉增快


血常规报告单怎么看?学会看检查报告,不用求医生

血常规报告单

总之,人体的各种变化、健康和疾病相关的信息都会反映在血液中。通过血常规的检测,再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就可以帮助每个人评估身体状态。但是大家也要知道,对于血常规的结果要灵活看待,毕竟,这个结果仅供医生参考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血沉   参考值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红蛋白   红细胞   肾上腺   白细胞   血小板   酸性   白血病   骨髓   细胞   血液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