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视力在透支,做好九点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

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包,稚嫩的脸庞架着厚厚的眼镜,如今走在路上这样的景象非常普遍。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然而在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视力问题不容乐观,爱眼日当天,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蔡司、腾讯联合发布的《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2021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孩子触屏的年龄越来越小,触屏时间越来越长。如何科学用眼、保护视力,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小小年纪视力在透支,做好九点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

报告发布仪式


全国一半孩子是“小眼镜”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3.6%。2019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较2018年下降了3.4%。但受疫情影响,2019~2020年,很多课程搬到了“屏幕上”,孩子们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导致2020年全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小幅上升。


按年龄段分,2018年,我国总体小学生近视率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并且,低年龄段近视问题突出,近视率随年级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初中阶段从初一的64.9%增长到初三的77%。


面对如此之高的患病率,家长们十分焦急,各大医院眼科门诊量猛增。但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家长们“管”得太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对《报告》解读指出,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病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周行涛院长表示,家长们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对近视防控知识仍存在许多误区。调研显示,86.4%的家长认为近视是可以预防的但他们中61.3%是在孩子近视后被医生告知才知晓的,对具体预防方法也并不明确,从而导致行为和认知分离。另外,家长们对于近视手术的认知不够,认为等到孩子长大可以通过近视矫正手术把近视治好,而不清楚近视对孩子眼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具体来说,近视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多方面影响,比如会令眼轴、角膜厚度、眼前房、晶状体及玻璃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周行涛院长表示,近视不仅仅是“多戴一副眼镜”那么简单,会直接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今后的职业选择,并且有些职业即使做过近视矫正手术也不能从事。


“远视储备”过早被耗尽


周行涛院长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源自两方面原因,遗传和外部环境影响各占约50%。


一项针对尚无近视学生进行的两年随访发现,每天课余读写时间为1~2小时、3小时和4小时的近视眼学生,2年内近视发病率分别为7.9%、16.7%和25.1%。来自山东省冠县全县中小学生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显示,随着学龄增长,近视患病率快速增长。特别是“小升初”“初升高”阶段,近视的患病率会出现迅速攀升。


周行涛院长解释说,大部分孩子刚出生时都是远视眼,这是生理性远视,也是一种“远视储备”。


随着生长发育,远视度数逐渐降低而趋于正视。


但伴随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和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视物或在光线不好等情况下用眼普遍,加上过多使用电子设备、睡眠和户外运动不足,会导致“远视储备”过早消耗,最终出现近视等问题。


如果家长只靠感觉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或等到孩子近视了才关注,就为时已晚了。所以,家长应从小就帮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在家或去医院测一下视力,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生活中也要留意一些近视发出的“预警信号”,比如孩子看东西时经常眯眼、频繁眨眼睛、爱揉眼睛、看东西常歪头、斜眼看东西、经常拉扯眼角、丢字、书写串行等,要高度警惕是否患了近视,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大医院查视力,排查眼部疾患。


小小年纪视力在透支,做好九点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院长发言


做好九点,

让孩子的眼睛“歇一歇”


在诱发近视的因素(遗传、环境和营养)中,环境起的作用更大。光线昏暗、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长,以及视物过近等都可能诱发近视。周行涛院长建议,家长、老师必须帮孩子们改善用眼习惯、打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增加户外运动时间。


1

掌握45分钟原则

儿童青少年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两次近距离用眼中应该休息10分钟以上,可以通过远眺、户外活动,或者切换用眼场景,比如去趟卫生间,到客厅喝杯水,来缓解眼部疲劳。


2

20-20-20护眼法

生活中,孩子们应做到持续视物20分钟休息一下,休息时先眨眼20秒,眨眼是一种“刷新”大脑的方式,然后看20英尺(约6米)以外的物体或远方。


3

做到“三个一”

不良读写习惯是导致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离笔尖过近(小于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所以,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时指尖距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睛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连续读写不宜超过40分钟。适度合理的近距离用眼。


4

打造舒适环境

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时,环境光亮度要适中,避免在对比度非常明显或者非常不明显的环境中用眼;晚上近距离用眼时,应在打开房间内顶灯的同时,再打开台灯增加局部照明,且将台灯摆放在书写手的对侧。


5

3岁前“不触网”

家长应避免孩子过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建议孩子3岁前不要使用电子产品,6岁前不要使用电子游戏机,9岁前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严格控制;


父母要以身作则,跟孩子相处时应远离电子产品;


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时遵循“宁大勿小,宁远勿近”原则,尽量使用较大的屏幕,间隔距离越远越好,且开启柔和的背景灯,光源不要有强烈的对比差。


6

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

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可以“化整为零”地保证每天累计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无论晴天、阴天,户外自然环境的光照强度明显高于室内环境,户外活动应尽量白天进行;校外时间,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户外活动机会。


7

睡足8小时

家长要尽量确保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补足营养:家长要让孩子保持饮食营养均衡摄入,不偏食、不挑食、不要过度摄入高糖高淀粉类食物。


8

定期检查

如果学校筛查结果提示孩子眼睛异常,家长应当尽快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治疗;眼健康检查频率应遵循“分阶段检查”,年龄越小的孩子推荐检查频率更高,年龄越大视力发展趋势相对稳定时检查频率可适当降低。


9

不要拒绝戴眼镜

《报告》强调,确诊近视后,家长应及时前往专业机构,寻求合理、个性化的近视进展控制方案。比如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当镜架出现变歪或变斜时,及时调整,确保框架眼镜的适配性。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还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角膜塑形镜,达到延缓度数过快增长的目的。


“给孩子一个清晰的世界”不仅需要家长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家庭的持续参与,这也是蔡司的美好愿望请求。蔡司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发挥领先的光学技术能力和全面的眼科技术解决方案,不断优化近视诊疗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硬件+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携手社会各界,打通家庭与医院、线上与线下、预防与干预的全面联动,推动近视防控工作的标准化、便捷化、精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打造高品质、高标准、高质量的近视防控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蔡司   视力   远视   户外活动   近视   近距离   院长   电子产品   青少年   眼镜   家长   年龄   清晰   小时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