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卡喉之后的12个小时里我想清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人在生病的时候谁还有心情关心其他事儿,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思考人生!

1

我活到34岁的时候,刚好遇上春暖花开,周末心情有点好,约了几个朋友一起聚餐。

等坐下的时候,菜已经摆上了桌,其中有一盘是蒜香带鱼。

按理说,阳春三月不是吃带鱼的季节,但老公本着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夹起一块放入我碗里。

本来就喜欢吃鱼的我,未加思索、毫不犹豫的夹起来放进嘴里,重复起已练就34年的神奇功夫--咀嚼。

伴着喉结的一起一伏,朋友们热烈的聊着天,我则一如既往的重复着咀嚼和吞咽。

突然,有一股疼痛从喉部传导过来,大脑告诉我,你好像吃到鱼刺了。起初,我并不在意,想着之前也有类似的体验,但都随着食物的继续吞咽,异物感随之就会消失不见。

可是,这一次确实有点不一样,尽管饮食下肚不少,但异物感一直没有离去。

起初,我还不想声张,怕扫了大家的兴,只是,后来嗓子里面开始隐隐作痛,无奈,只能告诉大家我被鱼刺卡喉了。

2

话音刚落,朋友们不约而同暂停聊天数秒,很快,大家都又继续开启了聊天的节奏,只是,话题开始围绕如何解决这根卡喉的鱼刺。

真没想到,我的朋友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过来人,甚至其中有人有过无数次被鱼刺卡喉的经历,不得不令人叹服。

让大家最不可思议的是,我都30好几的人了,竟然是第一次遇到鱼刺卡喉,他们怀疑我是不是在一夜之间就长这么大的,这样的疑问着实令我有些哭笑不得。

在对付鱼刺卡喉这件事上,我确实缺乏经验,仅有的认知是大量喝醋软化鱼刺这种荒诞的想象。

说是一码事,做是另一码事。在听完朋友们的各种经验分享之后,我决定开始行动起来。

大口进食馒头、红薯和豆腐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除了吞咽时的疼痛加重之外,卡喉的鱼刺根本就没有挪动的意思。紧接着,有朋友建议吃白菜、金针菇、韭菜之类的粗纤维,大口吞食之后,鱼刺竟然比之前更疼了。最后,我使用了仅有的认知--喝醋,一大杯米醋倒进胸腔后,除了胃壁传来的灼热感,卡喉的鱼刺仍然是纹丝不动。

只是,时间在新的提议和反复实践中,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

3

天色渐暗,我,屡试屡败。

几近绝望之中,决定向一个从小在海边出生,吃鱼长大的人做最后经验求助,于是,我拨通了厦门姐夫的电话。

姐夫在电话那头听完我的简单描述之后,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第一,你吃的是什么种类的鱼?第二,你自己觉得卡喉的那根鱼刺有多粗?第三,吞咽食物之后,疼痛感在减轻还是加重?

在所有的答案确认之后,姐夫果断的告诉我:别耽搁,别幻想,尽快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处理。

在内心的不确定和慌乱之下,我和老公决定拎包离席走人,朋友们周末的聚会也随之告终。

4

看病和小孩上学有点类似,人们都喜欢图个方便,自然是哪个医院离的近就往哪里去。

出门,就近看到一个卫生站,进去找到医生,他大概询问症状之后,没有做检查,只是说先观察一段时间再看。他话音刚落,我疼痛的喉咙里就有一万只草泥马飞奔而过。

小小的愤怒过后我已经没有之前的慌乱了,静下心来想了想,开始给方圆5公里以内的3家公立三甲医院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我的鱼刺解决方案。

这次的情况略微要好一些,医院的朋友们几乎清一色的建议我前往医院做喉镜检查,然后人工取出鱼刺。

只是,很不幸,我打过电话的三家医院夜间急诊都不开设直接喉镜(电子喉镜和纤维喉镜的统称)的检查项目,这也就意味着,我只能寄希望于传统的间接喉镜来取出鱼刺。

略微有点医学背景的我明白这件事情可能有难度。

直接喉镜也称喉部直达镜检查,医生可以借助电子影像设备直接观察喉腔情况,并可借此施行喉内手术或其他喉部治疗,故有诊断及治疗两种作用。而间接喉镜是通过医生带在头部的一个小圆形的镜子,利用反光的原理聚焦口咽部,以此观察喉咽部的情况,这也是耳鼻喉科门诊上经常使用的诊疗方法。

直接喉镜的好处是视野清晰、观察细致,诊断和治疗可以同步进行,但依赖于专业检查设备,需要多人协调操作,费用较为昂贵。间接喉镜的好处是不需要大型设备支持,简便、操作性强,费用低廉,但对医生的经验和个人技能较为依赖。

5

继续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我来到耳鼻喉科实力较强的陕西某省级着名三甲公立医院,没有托关系找熟人,老老实实排队挂了急诊号,乘坐电梯来到住院部14楼的医生检查室。

这家医院的病房楼道和诊室光线都不是很好,给我接诊的是个女医生,看着30出头的样子,她在昏暗中嘱咐我坐在检查椅上,用耳鼻喉科的专业消毒设备给镜子消毒之后,就开始给我做喉部检查。

经过2次的压舌板检查和1次的长镜咽部检查之后,她告诉我没有看到鱼刺,不用管,回家观察就行,并告诉我说不定明天鱼刺它自己就下去了。

对于这样的答案我自己是一万个不满意,于是就问她,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鱼刺吞到肚子里面去,想到他们医院的中医科在陕西也还不错,我又随口问了问能否通过针灸穴位刺激的办法弄掉鱼刺。

这名女医生听完我的提问之后,略带责备的语气说:“中医怎么可能解决这种问题?你就按我说的回去观察就行了。”然后就又开始接诊另一个走进诊室的病人。

无奈,我和老公只能闷闷不乐的离开。

6

难道就真的这样不明不白的回家观察么?明明我能感觉到喉部那根硬硬的异物,为什么因为她检查看不见就说我没事呢?这不是医生对病人敷衍了事么?

走出医院,迎面不寒杨柳风,衣衫单薄的我打了个冷战,老公提议给在其他医院工作的同学打电话咨询下,随后,我拨通了苟童鞋的电话。

苟童鞋是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消化科的医生,这些年因为同事、朋友看病,我没少给他添麻烦,由于最近他在外地集中学习,一开始,我就没好意思打扰他,但现在情况有变,只能再次叨扰。

苟童鞋在电话里简明扼要的问清楚我的症状,然后果断建议我去西安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就诊,他可能已经想到我顾虑距离太远的问题,直截了当的说道:“看病最讲究找对医院和医生,你们赶紧过去,别耽搁了。”然后就匆匆忙忙的挂掉了。

西安交大二附院的实力我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这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西北地区耳鼻咽喉科学领域成立最早的学科,内腔镜特别是呼吸道异物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西北地区领先水平。

想到这些,要把喉咙里的鱼刺拔掉的决心更坚定了,同时也顾不上路上堵车、耗时的问题了,我们一口气开到交大二附院急诊门口,快速挂号之后上12楼耳鼻喉科病房找医生。

7

二附院病房的过道安静、明亮,在护士台询问清楚医生的办公室后,我就被安排到了诊室的检查椅上。

给我接诊的是个男医生,他穿着白大褂走进来,麻利的做完消毒,就开始给我检查。

由于我是第一次遭遇卡鱼刺的状况,内心充满了紧张、焦虑和不安,再加上我身体触觉本身非常敏感,当男医生的检查镜伸进我的咽喉的瞬间,一股恶心想呕吐的冲动立刻涌了上来,舌头随之也不听使唤的胡乱动了起来,那一瞬间,眼泪也开始从眼角止不住的冒了出来......

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男医生只好停下了手中的操作,就在他更换消毒工具的时候,我一直闭着的眼睛睁了开来,明亮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白大褂左侧口袋工作牌上写着王军利的字样。

王军利医生耐心的利用间接喉镜反反复复的帮我看了几次之后,终于确定了那根卡在会厌软骨位置的鱼刺,他简洁明了的给我说了状况,然后告诉我应该如何配合。

其实,我对自己不是特别有信心,就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在一旁的老公不停的给我打气加油,一想到如果不努力配合医生取刺,就不得不忍受一整夜的疼痛折磨,胆小的我决定横下心来试一试。

8

我把舌头伸出来用棉纱布包住自己捏在手里,王军利医生用长镊子慢慢的拨弄我的会厌软骨,等待鱼刺冒头的机会。但每一次王军利医生都是刚看见鱼刺,正准备动手取的时候,我的舌头就不听使唤的颤动,嗓子眼也忍不住的收缩起来。

这样两三次下来,坐在检查椅上的我已经紧张的满头大汗,紧张、焦虑、不安继续充斥着我的大脑,整个取刺的过程眼泪不停的往出流。王军利医生看到我的反应之后,说让我先休息一下,然后他走出诊室。

他再进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小瓶麻醉剂,他嘱咐我把麻醉剂含在嘴里片刻,然后吞咽下去。紧接着,我的整个舌头便失去了知觉,木木的杵在口腔里面。

再后来又试了两次,但都以我咽部的敏感颤动而失败告终。王军利医生耐心的问我,想不想再试,如果不想试,他建议明天一早在电子喉镜下取刺,我告诉他再试最后一次。

毫无疑问,最后一次,我把舌头扯得已经生疼了,但鱼刺还是未能取出来。对自己的触觉敏感一点招也没有的我,不得不选择熬一夜。

9

感谢王军利医生的提醒,我提前预约了电子喉镜检查,在自助缴费机上交完费,驱车回到家,已近子夜时分。

顾不上洗漱,我一进门就立马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各种对付鱼刺卡喉的方法和妙招,然后拿自己的肉身做一桩桩的人体实验。

大蒜白糖吞食法、穴位按摩法、呕吐法、咳嗽法、倒立法......一直折腾到凌晨2点多,喉部的鱼刺仍然纹丝不动。

看着老公在身边躺下,发出轻微的鼾声,而我有鲠在喉,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无尽的黑暗中,忽然想起古人曾言,春宵一刻值千金,言下之意就是春天的夜晚美妙、易逝,令人无限心驰神往。但这样的情境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你得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能被病痛所折磨,否则,哪有心情和心思感受美好。对于我这样一个每一次吞咽都觉得疼痛难捱的人来说,美好春宵的分分秒秒都是无尽的煎熬。

迷迷糊糊中我睡了又醒,醒了又睡,盼着、等着六点半的闹钟响起,一个鲤鱼打挺起床,直奔交大二附院门诊三楼的电子喉镜室取刺。

身体若有疼痛,必是睡不好的,人若睡不好,身体康复则是慢的,疼痛也会继续持续下去,这一切就像一个无休止的死循环一般,进去了就很难跳出来。

在半睡半醒中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不等闹钟叫我,我早已起床穿衣,收拾东西准备出门了。

一根小小的鱼刺,12个小时前还在一条煮熟带鱼的身上,经过一次偶然的咀嚼之后,它竟然成为了我肉体之上附着的一部分,伴随着每一次吞咽的生理反应,它刺激着我的神经细胞,挑战着我的忍受力…….

10

交大二附院电子喉镜室的工作人员在每个工作日的8:00准时开工,而我则提前1个小时就守在了电子喉镜室的门口。尽管距离医生们正式上班的时间还很早,但医院的门诊大厅和各个楼层的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长的人队,打眼望过去,在每个人翘首等待的脸上,写满了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就在我排队等着做电子喉镜的时候,一位大姐主动和我攀谈起来,当我说自己做电子喉镜是为了取出卡喉的带鱼刺时,这位大姐若有所思的叹道:“我儿子三年前也被鱼刺卡过,当时没有第一时间到医院看医生,我们在家里用尽了各种偏方和妙法,孩子受了很多罪,鱼刺还是没下去,三天后咽喉肿大、感染,最后还是找交大二附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取出来的。”

就在大姐说话的中间,电子喉镜室的医生已经在叫我的名字了,我走进去把就诊卡交给医生,没有脱鞋,平躺在检查床上,头顶的灯光洒下来异乎寻常的明亮。

昨天晚上的紧张、焦虑、不安似乎在一点点的散开来。我知道,数分钟之后,那根陪伴我12个小时的异物(鱼刺)即将通过医疗器械排出体外,它带给我难忍的疼痛感也将慢慢消失。

当电子喉镜的探头从鼻腔进入我的咽部,喉镜室的医生在影像仪器上清楚的定位了鱼刺的位置,然后使用喉部活检的工具,将一根长10厘米的鱼刺拿了出来。喉镜室工作的医生们告诉我,像我这样在会厌软骨上卡鱼刺的病人,她们还是第一次见。我冲她们笑了笑,道了声感谢,回头看着那根白色的鱼骨落在我手掌心,仔细的端详了它一眼,拍了个照片留念之后,就匆匆的离开了医院。

或许是折腾了一整夜之后,身体太疲惫了,回到家一头倒下便睡着了。

睡梦里,我看见姑苏城外一位吃刀鱼馄饨的女子,只见那女子咀嚼刀鱼馄饨的时候,和着面皮吞下了一根鱼刺,尽管那根鱼刺比我早上取出的要小、要细、要软。只是,那根鱼刺戳在女子的嗓子眼里,挠的她心里痒痒,尽管它折腾她很多天了,她却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在看那女子蹙眉、捧心觉得好玩的时候,我被电话铃声吵醒了,老公问我中午想吃点啥?“刀鱼馄饨”,我随口而出。

“你都被鱼刺害如此凄凄惨惨戚戚了,还敢再吃鱼?”老公在电话那头戏谑道。

“吃,怎么就不能吃了,你先帮我把鱼刺全部挑干净,不就可以继续吃了么,哈哈哈~”

11

意料之中,我的中午饭里一丁点鱼的影子都没有,只是一碗春笋炖骨汤就白饭,简单、清淡。

下午去单位上班,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我敲下了这篇文字。

回想整个事情的过程,人们对于进入身体的小小鱼刺,大部分人在处理的时候存在太多误区和不切实际的的幻想,那些朋友圈啊,抖音上的人气火爆的生活小妙招都是无用甚至有误导的嫌疑。

“发现自己被鱼刺卡喉之后,首先应该停止进食,可以尝试用咳嗽和呕吐的方式排出异物,试过几次之后觉得效果不理想,需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找耳鼻喉科的医生进行诊断,取出鱼刺,千万不能一味的强行吞咽食物,试图把鱼刺带进胃里,如果不成功,容易让鱼刺变形扎的更深,医生取刺的难度也会加大。”交大二附院王军利医生给我们说的这些话犹在耳边。这些话语他可能每天要给病人们重复很多遍,但他还是和缓、耐心而又完整的又给我们说了一遍。

第一次鱼刺卡喉经历,尽管有惊无险,但它让我意识到很多重要的问题,也纠正了我太多既定的偏见,也让我明白亲朋好友的支招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

疾病无大小,不要把小毛病不当回事,认为忍一下就过去了,事实上,很多问题只会迁延和隐藏,而不是自行消失;异物它不会毫无缘故的跑进人的身体,大部分是人们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没有关注和照顾到位,例如我这次的囫囵吞鱼,还有更常见的小朋友玩硬币、小玩具之类的误吞;一旦发现异物进入体内之后,要试图排出,而不是硬吞,那样只会给消化道的其他器官带来负担,进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看病不要一味图就近,找对医院找对医生真的很重要,毕竟病情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可能路途上时长的耽搁也就是最佳治疗时机的丧失;最后,也是我此次很深的一点体会,就是医生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态度会影响甚至决定病情的走向,因为病是长在人身上的,如果接诊的医生让病人觉得安全、安心的时候,病情才有可能企稳,不至于被彻底吓倒,引发病情进一步恶化。

只有把心里的刺拔掉了,身上的刺才会觉得不那么疼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鱼刺   会厌软骨   喉镜   喉部   耳鼻喉科   诊室   异物   交大   舌头   疼痛   老公   身体   医生   小时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