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医言记”三个字谈谈媒体人的职业转型

我是个比较懒散的人,只要没人催、没人赶,必定做人、做事都是比较慢节奏的那种蜗牛式。如果没有大事发生,每天晚上21:00点左右准时就进入休息状态,简单的打个坐,把头脑里面白天打开的各种“小窗口”关一关,然后倒头就呼呼大睡,2021年的我睡眠质量好到一度需要睡够9个小时才行。


在微信公众号发展最好的那几年,周围就不断的有人跟我说运营公众号吧,肯定能赚钱,能不能赚钱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清一色的转载和清洗稿件吧,又怕侵犯别人的版权,写字真的不容易,甚至有时候很辛苦,于是想想也就算了。


最近这几年短视频又疯狂起来了,周围又有人跟我不断的说转型做短视频吧,肯定能赚钱,能不能赚钱我又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才华和能力确实都有限,制作一个优秀的短视频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跟拍一部小电影没有太大差别,我一个人去做这个事情确实不太行。


周围的人都说这几年传统媒体越来越不好做了,原本我以为自己从事的网络媒体还能沾一点新媒体的光再混上几年,没想到新新媒体越来越多,我们单位没多久也沦落成了传统媒体,混日子的心便也渐渐淡了。


可是干点什么才好呢?想来想去自己会干的也只有写字这一条路了,可是写些什么呢?想来想去自己最熟悉的也就只有医学这一个领域了。怪不得人们都说35岁以后想换行、换工作难,难如登天。像我这种懒散且不喜欢挑战困难的人干干老本行或许也挺好的。


吾易老师好几次鼓励我在商业运营方面做点事情,而且他觉得我注册的“医言记”三个字特别符合易经原理,可以顺着医学-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思路经营一番。付费就医社群、寻医问诊咨询、健康生活课程.....这些方向或许接下来我都可以去试着走一走。


互联网最讲求厚积薄发,我已在医疗健康领域工作了15个年头,论资历肯定不是最老的,但对很多专业问题也确实可以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自信能谈出一定的专业水平和高度,运气好的话可以携手更高水平的老师们一起去为民众保持健康做点事情出来。


其实在他评价之前,我没有想太多,只是简单的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微信公众号来把自己最近几年原创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毕竟我们单位的服务器是那样不可靠,除了常常出问题之外,还动不动就把我前几年写的稿子和图片彻底格式化掉了。


“医言记”这三个字完全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医就是医者,中西医都包括其中,言就是言论、观点,医者所思所想。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医者的功德,我不好评判,但医者所言,却有可能被我听闻、觉察,被我所记,以供后来人验证。闻医声,察医事,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slogon,也成为了我这个微信公众号的定位,以后大概率不会变化了,但与时俱进的精神还是要保持的。


我不知道以后媒体形态会变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十年以后我们是否还会继续使用手机,更不知道三十年以后自己是否还能如期退休,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唯一确定的是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也热爱各种医学文化,平时喜欢投入时间去研究和琢磨。可能这个世上没有什么工作比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更幸福的了。


面对当下的媒体环境和职业发展,我知道写字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更何况我写的还是一些非碎片化比较大段的文字,说的是一些比较难以理解但对保持健康确实有帮助的废话,但我想坚持自己的选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精耕细作下去,就算未来天不如人愿,权当给自己十来年的职业生涯留下几个大脚丫子印吧,以此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了,也留下了一些不深不浅的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易经   太行   新新   媒体   医者   懒散   传统媒体   公众   确实   事情   领域   医学   简单   职业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