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蟪蛄谈春秋,与夏虫语寒冰,不只尴尬还很扯淡

早起看到一位专业写作者发布了“封笔”声明,看过太多好人被网络喷子群起而攻之,我已经没有了太多意难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原本是想为国家、社会、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是网络舆论的过度解读,令所有人的想法都看起来复杂。


年龄增长,阅历渐多,对世事、人心的认识也愈发深刻。“众生有情皆苦,不只是好人。”


网络世界的年轻人,懂规矩的少,狂妄自大的多;谦正的少,自命不凡的多;宽厚的少,狭隘自私的多。


“抬手便打,张口便骂”,已经成为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常态,甚至有朋友说他看新闻时最关心网友们相互撕逼的内容,而不是新闻本身。


在以前,学规矩先靠家教,吃喝拉撒、行走坐卧、待人接物的规矩全靠家人教养,大门大户养孩子首先养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以前婚配讲究门当户对,大户人家不与小户百姓谈媒妁,只为避免两口子乃至两个家族出现价值观念和社会利益冲突。


“门当户对”曾被后来人诟病无数,视为因门第不等、贫富不均导致的歧视,直到离婚率不断攀升,人们又开始重提“三观契合”的概念。


家庭文化差距巨大的两个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对话,就是与蟪蛄谈春秋,与夏虫语寒冰,不只尴尬还很扯淡,千真万确。


由于门不当户不对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说到底还是贵人与贱人无法和谐相处,有些人非要拿什么人格无贵贱、生而皆平等来说事儿就不要理他了,因为杠精喷子们根本不懂贵贱的本义。


教养和人品不会因为隔着一根网线或者一块屏幕就变得分裂和变形。


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规矩除了严父慈母、恩威并济、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熏陶之外,还要靠一身正气的先生、老师鞭校棍正、耳提面命、耳濡目染,这是师父给的教养,也是对规矩的一种传承。


贱人多矫情,穷人爱耍横,贵人多尊重。


一个人,如果没有先天的良好物质条件和教育环境,对标生活中实实在在有德行的高人,下功夫自我教育式的提升也总好过全凭好恶、一腔愤懑式的谩骂和发泄。


把用来打嘴仗的大段时间节省下来做一些有益于个人长远成长的学问或许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媒妁   严父慈母   群起而攻之   耳提面命   小户   门当户对   贵贱   贱人   教养   大户   贵人   规矩   春秋   好人   尴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