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说人话就是,眼睛之所以能够明视万物、辨别颜色,依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如果脏腑功能失调,精气不能充足流畅地上注于眼,眼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影响,甚至发生眼疾。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眼睛不是孤立的存在,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诊断一般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黄帝内经》中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血轮、气轮、风轮、肉轮、水轮。那么,“一眼”如何看出五脏气血的问题呢?小心,眼睛这5个部分出现这些变化,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


一、血轮

即内眦,属心。因心主血,故称血轮。正常情况下,血脉流畅则内眦部血管红活而有光彩。内眦异常,则多属病理现象:

1. 内眦部充血、刺痛:多心火上炎。

2. 内眦部红肿流脓:多心火炽盛,兼有瘀滞。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二、气轮

即白晴部分(包括球结膜与巩膜),属肺。因肺属气,故称气轮。正常情况下,肺气充沛调顺,邪不易入,则白睛色白而润泽。白晴异常,则多属病理现象:

1. 球结膜充血:多为热邪犯肺。

2. 球结膜水肿:多为风邪犯肺。

3. 球结膜肿胀而混浊:为肺热亢盛。

4. 眼分泌物深黄而干结:为肺实热;淡黄而稀薄:为肺有虚热。

5. 巩膜充血肿胀,多肺热郁结或郁火上犯于肺。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三、风轮

即黑晴部分(包括角膜、房水、前葡萄膜),属肝。因肝主风,故称风轮。正常情况下,肝气和顺、肝阴充足,则黑睛色青而有光泽。黑晴异常,则多属病理现象:

1. 角膜溃疡,表面白色:为肝热;舌根部常有黄腻苔,为肝脾湿热。

2. 角膜溃疡,表面较清洁,或呈灰色:为气虚或肝阴不足。

3. 角膜或虹膜新生血管粗大者:多火郁于肝,或气滞血瘀;细小者多肝阴不足。

4. 前房积脓:为肝脾实热。

5. 瞳孔紧小:多血分有热或肾热。

6. 睫状压痛明显:多肝热重。

7. 角膜葡萄肿或眼球突出:多肝火旺或肝气盛。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四、肉轮

即上下眼睑,属脾。因脾主肌肉,故称眼睑为肉轮。正常情况下,脾胃消化吸收与运化功能正常,则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眼睑异常,则多属病理现象:

1. 眼睑下垂、眼睫无力:多中气不足。

2. 眼睑非炎性浮肿:多脾虚夹湿。

3. 眼睑红肿硬:多脾胃积热。

4. 眼睑湿烂、痒痛:多伴有风湿热。

5. 脸结膜乳头、滤泡增生:多脾胃湿热有瘀。

6. 脸结膜颜色变淡:多脾虚血少。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五、水轮

即瞳孔,属肾。因肾属水,故称水轮。正常情况下,肾阴盛阳充沛则瞳孔色黑有神,目光炯炯。瞳孔异常,则多属病理现象,如外眼正常而自觉视物模糊、眼前黑花飞舞等,以及现代医学的所有玻璃体病、眼底病、视神经病,都可以归入瞳神疾患(即内障)的范围。其根本在于肝肾不足。

单单一个眼睛,就把人体的五脏全体现了。那么,眼睛与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目,为心之外窍。心藏神,五脏精气皆为心所主,而眼靠心主之精气所养,视物又受心神支配。说人话就是,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脏腑经络供给眼部的气血不足,就会导致视物昏花;若血脉瘀阻,气血供给中断,则会发生视觉障碍,甚至突然失明。

举个例子。眼睛浮肿是我们很多人都会碰到的症状,但你知道这有可能是心脏疾病的预警吗?

患有心脏病时,身体易出现脂肪堆积,这种情况在眼部会更明显,眼睛虹膜外会有灰色的环出现。发现这样的环,就表明可能患有心脏病,应该早点做检查。此外,当心脏衰竭时静脉回流受阻,也会导致水肿,出现眼睑浮肿的症状。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两个小动作,三个穴位,就能护目养心

中医对于护眼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和经验,这里必须安利“两个小动作”,超级简单,且亲测有效。

1. “熨目”:即闭上眼睛,两手手掌相互摩擦到发烫,然后迅速按抚在双眼上。经常做这个动作,就可以护目养心。需要注意的是,在熨目前一定要洗净双手。

2. “极目”:即尽量看向远方,可舒缓眼睛疲劳,愉悦心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因条件限制或工作忙碌的人。建议在连续看近处(如电脑办公)45分钟后,抽出5分钟来看看远处,可站在窗前往远方眺望,尽可能往有绿色的地方看,如果高楼林立往楼顶看也行,但要注意不要让阳光直射眼睛。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此外,当眼睛疲倦时,找对穴位,按摩也可以放松眼部肌肉。记住这三个护眼穴位:四白穴(面部,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睛明穴(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中)、太阳穴(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注意不要按压到眼球即可。

是不是很简单,你学会了几个呢?关于护目养心的方法或技巧,你还知道哪些,欢迎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分享经验。

感谢阅读,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关注,我是之药小豹,一个更关心您健康的朋友。

“一眼”看出五脏气血哪里出问题,两个“小动作”就能护目养心

本文参考资料:

[1]胡平会,魏伟,孙化萍.试以"五轮学说"阐析视疲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93-95.

[2]俞洋.试论五轮学说"轮"与"脏"的关系[J].中医学报,2019,34(7):1360-1362.

[3]胡瑛、张明明、陈仁波、宿蕾艳.基于隐喻分析的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0,30(10):67-68.

[4]向圣锦,李艳,张舒,等.眼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敷贴法治疗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的短期疗效[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5,17(4):245-249.

[5]倪连红,曾淑忍,李丽兰,等.中药熏蒸联合眼部穴位按摩改善视疲劳症状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11):1922-1924.

[6]彭永强.眼睛不舒服,罪魁祸首竟是心脏[J].养生月刊,2020,41(8):3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养心   黄帝内经   风轮   水轮   结膜   脏腑   角膜   精气   眼睑   穴位   气血   小动作   瞳孔   眼部   病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