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对药解析汇编

【黄连、黄芩】

黄连泻心胃之火,黄芩清肺胃之热,治上、中二焦火热炽盛所致的身热,头面红肿焮痛,口舌生疮,烦躁不寐,吐衄发斑,神识昏迷等症。

【黄连、大黄】

清热泻火的黄连,与攻下泻热的大黄作药对。大黄能提高黄连的清热泻火的作用,黄连能加强大黄推墙倒壁的药力。如《伤寒论》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之类。

【黄连、 阿胶】

黄连苦寒,善泻心火而除烦热。阿胶甘平质润,善滋肾 水,补心血。肾水得养则能上济心火,心火得降则使心神自 宁。二者合用,清、补并投,水火既济,心肾交合,共奏清 热滋阴养血安神之功。主治热邪伤阴,阴虚火旺所致的心烦不眠。 ​

***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可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黄连泻心火,除烦热;阿胶补阴血而润燥,既能滋肾水,又可补心血。二药为伍,清补合用,使肾水得养而能上济于心,心火得清,心神自安。属补肾水、泻心火之法。对阴虚火旺之虚烦不得眠最为适宜,也用于热病伤阴之虚烦不眠等病症。常用量黄连1.5~6克,阿胶9~15克。阿胶应另行烊化,冲入药汁中内服。

【黄连 -肉桂】

黄连苦寒,泻心火,制阳亢,驱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而不 独盛于上。肉桂辛甘大热,温肾阳,引火归元,致肾中之阴 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二药一寒一热,一阴一阳,相反相成, 可使肾水和心火升降协调,彼此交通。李时珍曰:“一冷一热, 一阴一阳,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 之害也”。主治心肾不交之心悸怔忡,入夜尤甚,多梦失眠,心烦不安, 难以入睡等。

***

肉桂辛甘,大热。入肾、脾、心、肝经。可温中补阳,散寒止痛。黄连、肉桂为伍,出自《韩氏医通》,因可使水火既济,阴阳交泰,故有交泰丸之名。其中黄连善清心热,泻心火;肉桂长于和心血,还可温肾水,使之上济于心,并能引火归元。二药为伍,寒热并用,有上泻心火,下温肾水,交通心肾之妙。治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病症。心火旺黄连量偏大,肾水寒肉桂量宜增。

***

此 2 味本为交泰丸组方,力专交通心肾,黄连清心火,肉桂温肾阳,两药一清一温,使得心火肾水升降协调,心肾交则心神安。 ​

***

黄连-肉桂的配伍始见于《韩氏医通》,交泰丸为该药对临床应用制剂。药对中,肉桂辛甘大热,主入肾经,引火归原,化气生津;黄连苦寒,主入心经擅泻心火。在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病症中,黄连可使心阴免受煎熬,得以下润于肾,则水火既济。临床上交泰丸及在此基础上化裁的加味交泰汤常用于治疗水火不济、心火亢盛出现的夜寐不安,或怔忡不宁,口舌生疮等症,疗效满意。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黄连-肉桂药对具有良好的心血管系统作用,可极显著性地抑制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抬高,通过减少动物活动次数来发挥其良性调节心率的作用,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功效。对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PCPA)致失眠的大鼠药效研究显示,该药对对实验性失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升高脑组织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外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有关。用量方面,黄连与肉桂在药典规定剂内按照3∶2的比例配伍。目前,交通心肾、引火归原的交泰丸治疗失眠症的作用及机制已有心电图、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实验研究数据的支撑,但具体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还待进一步研究。

【黄连、吴茱萸】

黄连苦、寒,能泻心火而直折肝火上炎之势;吴茱萸辛、温,同类相求,引热下行,开郁散结,平肝制酸。二药合用,黄连多而吴茱萸少,辛开苦降,则可泻肝火郁结,使热从下达,治肝火犯胃之胁痛、呕吐吞酸等。

***

黄连苦寒,吴茱萸性热,两药并用,辛苦开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共奏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功。 ​

***

张冰运用黄连伍吴茱萸治泛酸。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出自《丹溪心法》,名为左金丸,其中黄连性寒味苦,清泻肝胃之火,是方中君药;吴茱萸性辛热,温肝降逆,为佐药。两药一寒一热,清温并用,共达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为治疗肝郁化火、胁肋胀痛之名方。泛酸病因病机是胃气上逆,发病与肝的关系密切,肝与胃有木土乘克的关系,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若情志失和,忧思恼怒,致气机乖戾,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克脾犯胃,或肝气化热,蕴酸泛胃,致肝胃失和,胃气逆而上冲,即可发为本病,《临证秘录·吞酸》载:“胃中泛酸,嘈杂有烧灼感,多因于肝气犯胃。”酸为肝本之味,肝邪气滞,郁而化火,脾胃虚弱,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病。原方两药比例为6∶1,但张冰教授认为,药对的作用还应考虑用量的影响,要根据患者的寒热轻重适当调整用药比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故其认为根据原方比例肝胃有热者二者剂量应为6∶1,无明显寒热者应为3∶3,胃脘怕凉、遇冷泛酸者应为1∶6。但在实际应用时多次提到根据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吴茱萸的安全用量为5g,故于实际应用时为5g。{刘春红, 张冰。京东中美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收起

【黄连、厚朴】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厚朴行气化湿,消痞除闷。二药合用,苦降辛开,使气行湿化,湿去热清,升降复常,用于湿热中蕴、胃气阻滞之胃脘胀闷,灼热嘈杂,纳呆恶心,苔黄腻,脉滑数等症。 ​

【黄连、干姜、半夏】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

【黄连 半夏 瓜蒌】

黄连苦寒,清热泻火;半夏温燥,散结和胃;瓜蒌化痰宽胸,润肠散结。三药合用,名小陷胸汤,为《伤寒论》之名方。黄连、半夏,一苦一辛,一寒一温,寒温并用,辛开苦降;瓜蒌助半夏,化痰散结和胃,助黄连泄热润肠通便。药虽三味,寒温两用,阴阳并调,其意颇深。三药配伍,治热与痰结,心下阻滞,升降不利而见胸脘胀痛、大便干结、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证。特别是胃脘不舒,腹诊正当胃脘按之痛者,其效甚显。辛智科对胃脘痛用止痛行气之药不效者,用小陷胸汤或柴胡陷胸汤予以治疗,多获佳效。尤其对胆胃不和、痰热较甚而致胃脘痛等证,药证相符,用之更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黄连   泻心汤   吴茱萸   肝气   半夏   寒热   肝火   心火   阿胶   苦寒   肉桂   大黄   水火   用量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