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理财新规已经落地一年半多了,2020年底过渡期即将结束,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

对于银行来说,理财市场和理财产品的转型要加速了。根据理财新规的要求,银行理财须在2020年底实现全面净值化管理。

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一、 监管动向

2018年4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习惯上称之为“监管新规“。

2018年9月6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习惯上称之为“理财新规“。

2018年12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

这一系列的监管法规彼此承接,共同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引导理财资金以合法、规范形式进入金融市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

二、 监管方面为什么要打破刚性兑付?

  1. 银行理财产品,往往存在多层嵌套,结构非常复杂。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底层资产情况,风险不易认别。不要说普通投资者,就算专业人士,都讲不清楚里边的逻辑。理财产品普遍采用资金池滚动发行,理财产品和投资资产期限错配,潜藏着流动性风险。
  2. 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在金融体系之外形成影子银行。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效果,加剧了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3.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导致一些投资者投机。
  4. 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三、 理财新规下的理财产品还安全吗?

就理财产品而言,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由风险的,这种风险是银行理财产品与生俱来的,并不是理财新规赋予它的。只不过,新规之前,这种风险被银行隐藏了。

那么新规之后,银行理财产品是不是就风险更大了呢?其实,刚好相反,新规后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加安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

  1.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来源于其所投资项目的风险。新规之后,银行或者银行理财子公司会加大对理财产品所投资的项目尽职调查的力度,提前发现风险,使所投资的项目更加安全,理财产品也就更加安全。
  2. 现在银行都在成立理财子公司,以后的银行理财业务就剥离到银行理财子公司进行管理发行,理财产品实行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同时提高了化解处置风险的能力、资产管理人员人才也更加的专业化。这一切都保证了新规后的理财产品,更加规范,更加安全。
  3. 监管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并不说银行推卸了风险,而是对风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定位。从表面上来看,打破刚性兑付后,理财产品不保本了,风险由银行转嫁到了投资人。但本质上来说,理财产品正本清源,有效降低了银行发生流动性风险有隐患。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银行仍然是理财市场上最保守、提供最安全产品的那个角色。


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四、 理财新规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 降低了门槛。理财新规规定,银行公募理财产品销售门槛从5万元降至1万元。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群参与到银行理财之中,尤其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一些农民朋友们,他们也有了用一些小的资金通过理财获取收益的机会。这也符合我国普惠金融的政策导向,对银行金融服务脱虚向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新规规定,商业银行销售理财产品,应当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风险,不得宣传或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并对理财产品做分级管理,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要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一一对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们购买理财产品时的风险。
  3. 打破刚性兑付。理财新规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求银行打破刚性兑付。这也意味着我们以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是保赚不赔,投资者闭着眼睛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代过去了。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少从心理层面上,对未来的非保本理财产品有了一些担忧。可能会选择些其他保本的产品来进行代替。
  4. 将获得超额收益。理财新规要求新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即理财产品的价格,反映市场的公允价值。以前保本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固定收益,超出固定收益的那部分收益被银行所占有。而净值型理财产品是浮动收益,银行除了产品管理费之外的所有收益都归投资者所有。也就是说原来被银行所占有的那部分超额收益,现在归还给了投资者。所以投资者可能获得比保本理财高得多的收益。
  5. 投资者要进行理财思维转换。新规中关于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对大家还是造成了不少的冲击,心理上难免会一时想不通。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财习惯,来面对当前的理财市场。不用任何投资,要养成“风险自担“的理财意识。
  6. 对新规后理财产品的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打破刚性兑付后,失去了“保本“的屏障,理财风险由银行转移到了投资者;但深层次来看,由于理财产品正本清源,大大降低了银行本身的流动性风险,也有效降低了金融体系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而且由于更加规范化的管理,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上更加科学、更加合理,风险更加小。
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五、 我国未来理财市场会迎来爆发吗?

当前中国老龄化社会严重。老龄化问题最大的挑战是养老金缺口。为了应对老龄化,除了国家层面上的宏观设计和相关措施,我们个人也要有所作为。

那个人能做什么呢?那就是要增加老百姓的资产性收入。也就是说在未来,我国对资产性收入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所谓资产性收入,其实就是理财收入。中国老百姓传统的投资习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住房,二就是存款。

随着国家层面“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投资房产获取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老百姓不会继续投资房产。

而在存款方面,数据表明,中国老百姓的金融资产,银行存款大约占70%。这说明老百姓的钱大部分都是放在银行,占比非常大。

而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般在2.78%%左右,能达到3%已经是高的了。而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大概是4%左右。

这个数据表明,其实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是在贬值的,通胀都跑不赢,更别说财产增值的问题。

房产没有了投资的动因,而银行存款又不具备投资价值。这样来看,当前老百姓确实面临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拓展资产性收入的渠道和市场。

于是理财市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会,未来必将是财富管理的一片蓝海。

理财新规大限将近,面对非保本的理财市场,你准备好了吗?


六、 总结

所以总的来说,新规后的理财产品,正处于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由于实行了更加专业化规划化的管理,风险比以前更加低。

监管方面打破刚性兑付,表面上看是把风险从银行转移给了老百姓,但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

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也不例外,以前之所以大家觉得没有风险,是因为风险已经被银行承担了,是银行把理财的损失给我们刚性兑付了。

长久以往,当银行也兜不住这部分风险的时候,就会发生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到时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所理财新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最终结果来看,非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安全性反而提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商业银行   大限   市场   刚性   净值   流动性   子公司   中国   理财产品   老百姓   投资者   收益   资产   收入   风险   银行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