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口的味道

新街口的味道

记忆深处最美的那些年

今年的中秋节是一个人在杭州过的,在中秋节的晚上,望着窗外的月亮,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些年在北京新街口度过的幸福时光,又闻到了熟悉的新街口的味道。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深秋的晚上,风吹着脸,有些凉,踏着那晚的月光 ,我独自离开了家乡,坐着火车来到了北方一个最大的城市北京,为了那时还称之为”理想“的东西,开始了我的北漂生涯。

刚到北京的时候,在北京的新街口附件的胡同里里租了一个很小的屋子,这是一个四合院(其实就是一个大杂院),在院子最东边的一个角落,有十平米左右。院子里边住了五户人家,北面正中间住着张姥姥一家,那时候北京住房紧张,基本上都是一家几代挤在一起,张姥姥当年是近八十岁,是和两个儿子,孙子孙女儿住在一起,大概有七八个人。和张姥姥家正对着的是南房,住的刘大爷一家,刘大爷老夫妻俩,她的女儿经常来看她,也经常在家里住,偶尔也带着外孙过来,刘大爷七十来岁,满脸红润,身体健壮,是一个老中医。西面住着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儿子,夫妇大概四十岁左右,儿子十几岁,在上小学。东面住着两家,是姓朱的姐妹两家人,大概50岁左右,在东南角上,临时搭建的一个小屋,住的一家四川人,夫妇两个在菜市场卖菜,两个孩子五六岁。这就是我当时的一个生活环境,人多热闹。大家都相处融洽,和谐的像一家人一样。

新街口的味道

温暖是如此的亲切

那是20世纪九十年代末,家家都烧蜂窝煤,由于我以前没烧过,经常烧不着,有时候折腾一两个小时,弄得满头大汗,刘大爷看着了,就会热情地招呼我,给我从他家里边夹一块烧好的煤作引子,过一会儿煤就烧了起来,家里也开始暖烘烘的了,当然心里更加暖和。为了不总是打扰刘大爷,我便请教刘大爷烧蜂窝煤的技巧,刘大爷爽朗地一笑,说:”不用学,以后每天来我家里边夹烧好的煤就可以了“。我听了很是感动,刘大爷是老北京人,知道我一个人出门在外的不容易,非常的照顾我。刘大爷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是他做的北京炸酱面,那个味道真是绝了。以至于后来我吃的任何的杂酱面都比不上刘大爷做的炸酱面好吃。

新街口的味道

绝美的味道

院子里面的每个人都非常好,对人非常友善,而且还愿意帮助别人。每到吃饭的时候,从张姥姥家里就会散发出扑鼻的饭香,老北京人很讲究吃,即使简单的菜品也能做成美味佳肴。有次张姥姥让我去她们家吃饭,有京酱肉丝,酱肘子等,一桌子的北京传统菜肴,因为平时我自己一个人就凑合着吃,这是我来到北京以来吃的最好吃最好吃的一顿饭,现在想起来都回味无穷。张姥姥很慈祥,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的说:”慢慢吃,别着急“。

姐妹夫妇他们最拿手的就是北京肉饼,不夸张地说。吃了他们家的肉饼之后,再也没有别人家的肉饼。他们经常给我送一些过去,让我有幸吃到了世界上如此的美味。

新街口的味道

北京肉饼

四川一家人,夫妻俩都不到30岁,在附近的一家菜市场买菜。他们比较忙,经常是早上三四点就去进菜,晚上九十点钟才回来,非常辛苦。偶尔他们休息的时候,我和四川大哥会去不远的二环护城河去游泳。

时间已经过去了20多年,生命中的人和事,以及那熟悉的味道,仿佛就在昨天。在我离开北京的几年后,张姥姥不在了,有几次在梦里又见到她老人家了;又过了几年,新街口拆迁,那个曾经的大杂院如今已是高楼大厦。刘大爷他们也搬到了别的地方去住,从此也没有再见过面,包括院子里面的所有人。

那几年的快乐时光,令人回味的美味佳肴,热情友善的每一个人,就像一幅画,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脑海里了,成为了最为珍贵的记忆。

新街口的味道

生活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新街口   友善   味道   大杂院   蜂窝煤   炸酱面   肉饼   姥姥   北京   院子   夫妇   美味   家人   儿子   晚上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