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原创:张培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开国将军(上海)后代联谊会

“星火相传”宣讲团

宣讲人:张宜步将军之子张培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进军大西南战役,是第二野战军的一次大兵团作战。因此,大部队作战军需物资的供应,几十万大军的生活保证要靠野战军各后勤部门来统筹解决,后勤保障工作任务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古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父亲张宜步在进军大西南中,筹粮队的故事,父亲张宜步时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10军后勤部副政委兼供给部政委。

野战军在后勤保障方面,首先对各军后勤部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补充和加强,同时为各军后勤部门配备了一定的运输车辆和人员。野战军后勤司令部专门召开进军大西南后勤保障会议,段君毅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对进军大西南后勤保障任务进行了部署,并按照大兵团作战提出了要求。副司令员刘岱峰、姚继鸣,副政治委员穰明得参加了会议,并对各军后勤保障工作具体进行了指示。

在向大西南进军前,军长杜义德,政治委员王维纲对后勤部提出的任务要求是:在进军中,不准许让部队断一顿粮,还要保证供应一定的细粮;部队的军需物资必须随部队进军,保证武器弹药供应补给。如果发生有部队饿饭,物质供应不及时,影响部队作战任务,就追究你们供给部部长、政委责任!

为了落实军首长对后勤工作的要求,在范朝利副军长领导下,由父亲和粮秣科长郑华模同志,专门组织了一支筹粮工作大队。

父亲带领筹粮工作大队从安徽芜湖出发,他们在湖北汉口,长沙的益阳、常德、桃源、沅凌、辰溪等地沿途设立了粮站,兵站。粮站的任务就是筹备和囤积粮食、柴草、油盐等生活必需物资,兵站以囤积军用物资为主,适当筹集一定的粮草。先行到达湘西地区筹粮队干部也得到加强,军政治部也派来几名干事加强筹粮队工作。

11月中旬,父亲带领的筹粮工作大队到达湘西后,立即在军侦察营的保卫下,在松桃、印江、思南、凤岗、湄潭、遵义、鸭溪、仁怀、土城、赤水、纳溪沿途设立了大量的粮站、兵站。

之后,父亲他们进入四川南部地区,这一带是当年父亲随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渡乌江的地区。沿途都是大山环抱,而且人烟稀少,老百姓生活也非常艰苦。

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要保证部队粮食筹备和供应,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但是为了保障大军的物质生活供应,父亲和筹粮队员克服困难,翻山越岭,走村窜户筹粮,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完成了筹粮任务,至始至终,没让战斗部队断过一次粮食和补给,创造了艰苦环境下物质保障供应的奇迹。

分管后勤工作的范朝利副军长,对后勤保障进行细致和周密的布置,将军各师经过的路线,部队大致宿营地点,一一标注在地图上,使父亲和后勤筹粮工作大队了解了部队的进军路线,因此设立的粮站、兵站更加符合了大兵团运动的要求,确保了大军作战、生活需求。

父亲根据图标和实际地理地形,沿途灵活布置,使兵站、粮站配制更加合理。另外在各站人员配备,筹粮数量,部队大概到达时间都做好事先安排。

筹粮队在山间野岭行军和偏僻村落中筹粮是非常危险的,经常会遇到小股土匪的袭扰,筹粮中也有部分人员牺牲。一次一支筹粮队在执行任务中遭受了土匪包围袭击,他们企图抢劫筹粮队的物质。在护卫班的掩护下,筹粮队才脱离险境,而护卫班牺牲了六名战士。因此父亲要求所有筹粮队人员一律轻装,集体行动,並增备了护卫人员,以免再次发生意外。

不管部队是黄昏还是拂晓进入宿营地,筹粮队都必须根据设站的任务规定,筹备和发放粮食、柴草、油盐,完成任务后各站人员才能跟后续部队赶到宿营地集中。

一天,父亲在土城宿营。那天黄昏时,来了几位老乡,警卫员在了解情况后告知父亲,这几位老乡原来都是红5军团长征时留下的伤员。他们是在土城战役中负了重伤的,因此无法随队继续长征,在当地老乡家养伤后,留在当地生活的红军战士。他们穿着很破旧,满口都是江西口音。知道父亲是这支部队的领导,就向父亲述说红军走后的处境。

父亲当年也是红5军团的,虽然不认识他们,但见到他们却感到很亲近。父亲告诉他们:红军继续长征后,毛主席、朱总司令带领红军到达了陕北,后来改编为八路军,经过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肃清蒋介石残兵败将,大军正在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父亲对他们说:我们就是当年的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的部队,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

当他们听到毛主席、朱德总司令时,心情非常激动!哭着地对父亲说:我们在战斗中负了重伤,部队把我们留在了老乡家里,许多伤员因伤重牺牲了,我们这些人活下来,但身体残了,也找不到红军队伍。只能与当地老乡相依为命,生活的很艰苦,天天盼望着红军队伍能够打回来解救我们,这一天我们终于等来了!

父亲对他们说:你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困苦,毛主席、共产党回来了,不会忘记你们为党和人民做出过的贡献,我们会和即将成立的人民政府说明你们的情况,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帮助。

第2天,父亲他们要出发了,父亲告诉郑华模科长:这些人都是为革命作出过贡献的,我们要关心他们的疾苦,帮他们度过难关,先拨给他们几百斤大米和衣物,用牲口送到他们的住处,待将来政府成立后,由政府安置。

父亲他们临走时,这些老乡又来到路边告别,他们流着热泪握着父亲的双手说:同志哥啊,谢谢你们的帮助,再见了同志哥,不要忘记我们啊!父亲望着他们的身影,忍不住的流下心酸的热泪,他们也曾是红军战士,因为负重伤才不能随部队走完长征,如今他们流落在异地他乡,生活艰难,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点困难,心里才觉得好受些。后来,这些人员由政府安置,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进军大西南的部队任务紧迫,日夜兼程,每天都在百里以上。因此部队的宿营地难免会变动,父亲和后勤人员原先设立的粮站也要随即改变,队员还得千方百计动员群众把稻子碾成大米,有时还要把粮食运到部队新的宿营地或部队经过的路边上,方便部队在行军中补充粮食,因此筹粮工作大队的任务非常繁重艰苦。

筹粮人员经常到半夜仍然得不到休息,有时也吃不上饭,天亮后还得行军赶路,队员们都一个个累的面黄肌瘦。但是筹粮队的队员们,遇到任务仍然争着抢着去干,为能够及时完成进军大西南的粮草供应工作,他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军政治部派来的扬干事曾这样评价父亲和他的筹粮工作大队:这次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筹粮队的工作,让我真实亲身体验了你们后勤干部和战士的艰苦工作和生活,对后勤工作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没有你们的辛苦工作和忘我精神,作战部队就不能得到充足的物质保障。今后我们若是偶尔几顿吃不上饭,也不会说你们一句怪话,你们的确为进军大西南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进军大西南战役结束后,第10军在战役总结中对战役后勤保障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进军大西南是远距离行军作战,物资供应对战役起到了重要作用。军和各师组织的筹粮队,运输队,兵站和医院,保证了部队在进军中吃饱,穿暖,睡好,体息好,为部队保持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投入战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这就是父亲领导的西南筹粮队的故事,虽然不像战场中那样轰轰烈烈,虽看似平凡,却极其重要,他们的贡献以及牺牲精神,值得后人传扬。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父亲在西南筹粮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土城   父亲   兵站   野战军   大西南   粮站   作战   红军   大队   后勤   战役   老乡   部队   人员   体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