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错过的24年,该如何团圆

《失孤》:错过的24年,该如何团圆

【寻亲的人不是活着,而是在受罪】,这是电影《失孤》里刘德华的台词;

【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是个父亲】,这是一位寻子24载的平凡父亲的心里话。


-01-

1997年9月21日,李太屯村的郭刚堂27岁,他的儿子郭新振2岁5个月,妻子张文革贤惠勤劳,是平凡幸福的一家。

那天他照常回家,在家门口迎接了当头棒喝:两岁的郭新振被人贩子拐走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这个山东汉子失了分寸,嚎啕大哭,他和妻子苦苦央求乡亲们帮忙找人,500多人找遍附近依然一无所获。

面对妻子的自责和亲朋资助,这位父亲踏上了寻子征程,这一找,就是24年。

九十年代,交通闭塞,通讯不畅,自媒体更是天方夜谭,一辆摩托车、一袋行李、一张移动的寻人启事,成了郭刚堂的全部依托。

《失孤》:错过的24年,该如何团圆

24年,他的足迹遍布31个省份、骑行50多万公里、报废了10两摩托车。

这个过程注定是希望与失望的反复横跳。

很多人联系他,但结果都不是。他走了很多路,遇过很多险,没钱的时候就一边打工一边打听,赚够了钱又再次启程上路,周而复始。


-02-

这一路,他遇到过骗子、混子,抢劫、掉崖,他都平静的接受了,他要为儿子积德,为儿子受难,他觉得,自己苦多了孩子就能少点苦。

这一路,也有很多陌生人的温暖,一次天黑骑车的路上,一辆车一直跟着他,对方说:我看你是找孩子的,就想在后面给你照个亮。

那次他的车灯坏了,可那盏灯时时让他不愿停下,也不敢停下。

后来,网络、自媒体兴起,他上了电视,有了更多发声的平台,结识了更多相同经历的人,当然也有更多人听到了他的故事。

他开始参与到打拐志愿活动,给公安机关提供其他被拐卖信息,帮助几十个家庭一家团圆,并成立了【天涯寻亲协会】。

《失孤》:错过的24年,该如何团圆

再后来,这个故事被搬上了荧幕,有了《失孤》。电影上映时,坐在影院的郭刚堂泪流不止,电影里讲的,都是他一步一步经历过的悲苦。

【但愿你流落到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家】,这是郭刚堂在日记里写给儿子的话。


-03-

2021年7月11日,这份跨越24年的漫漫寻子路在聊城走到了终点,一家三口喜极而泣,终于再相见。

可失而复得的惊喜感归于平静,两个家庭的纠葛又该如何收场,郭新振的选择,似乎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他决定陪在“养父母”身边,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好像也是情理之中。

生恩养恩自古就是掰扯不清的话题,对于郭新振而言,久别重逢一家团圆欣喜万分,但几十年的隔阂与陌生是无法忽视的。

当失而复得的激烈情绪平复下来,过往的亲情,友情甚至是故土之情,都会深深地影响着他,成为无法割舍的羁绊。

作为看客的我们,往往理所当然用上帝视角做批判,可他的生活属于自己。我们可以见证他的选择,但你我,没有左右他人的权利,更不要给予莫须有的攻击。

他不过也是这场事件中的受害者。前半生的命运被稀里糊涂的被安排,后半生的命运是不是可以由他自己选择呢?

《失孤》:错过的24年,该如何团圆

该尊重和心疼的,是24年里天南海北懂得饶恕的父亲,是这位“及人之幼”参与打拐志愿的普通人,如今,他一生的最大缺失被找回,可无法重圆的遗憾又该怎样弥补。

郭刚堂坦言:他发自肺腑的尊重孩子的决定。这是看开,也是理解,或许也是无奈,就如同当年他说的:我多受点苦,孩子就少受点;如今是:哪怕多点委屈,孩子不受伤害就好。

【总有一天,会死在路上】,这是无数寻亲人的心声,没有方向、没有终点,没有退路,或许只有奔波到路的尽头、生命的尽头,才是最后的归宿。

该痛骂批判的,是拐子,是人贩子,他们偷走别人的人生,破坏了一个又一个的家庭。

拐卖,是超越谋杀的犯罪。是罪,就该罚,该法。接受法律的审判,接受道德的谴责。

《失孤》:错过的24年,该如何团圆


只是希望,这个事件到此为止,法律自有审判,道德自会衡量,而不会再有对这个家庭的再次无端过度消费。

平凡生活总是要回归平静的,隔阂也终归需要时间消除。

请,少一点打扰,多一点祝福。舆论能救赎一个人,也能伤害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团圆   聊城   失而复得   隔阂   终点   平静   妻子   平凡   父亲   儿子   路上   孩子   家庭   更多   体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