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残奥会,

关乎勇气和能量,

象征生命与希望!


-01-

残奥会,始办于1960年,是专为残疾人举行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东京残奥会,是第16届。

很多人都记得,奥运会四年一届,今年7月23开幕,8月8日闭幕。

记得孙颖莎4:0伊藤的大快人心,也记得乒乓球混双遗憾的那块金牌;记得小将杨倩拿下首金,也记得14岁全红婵的满分三跳。

为田赛的第一枚金牌得主巩立姣四登奥运精神鼓舞,为田径场上第一个跑进百米决赛的黄种人苏炳添自豪骄傲。

因为赛场上的一往无前,竞技体育的无限变数,所以观众无比期待着每一场酣畅淋漓的全力以赴,那是一种感同身受的自我满足,和无比凝聚的集体心。

我们见证着人类最巅峰的身体,欣赏着人类最激烈的比赛,感受着力量和美,震撼于更高更快更强,所以无比期待,也无比喜欢。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而,残奥会,鲜有人问津。

很少有人知道奥运会之后还有残奥会的比赛,甚至不知道四年一届;也很少有人记得,它于8月24日开幕,9月5日闭幕。

更谈不上知道谁夺得了第一块金牌,目前的金牌榜是什么样;甚至因为某些外在因素,残奥会其实连转播都没有。

残奥会的最大热度,或许只是关于残奥会开幕和闭幕的短短几分钟。


-02-

“我想要告诉所有人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为自己所热爱之事付诸努力”,这句话,来自埃及乒乓球运动员易卜拉欣·哈马托。

这个名字很陌生,陌生到第一次念甚至觉得拗口,或许你不认识他,但,你应该无意中见到过这张照片。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10岁时,因为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双臂,但他依然无比地热爱着乒乓球,用口衔球拍、用脚发球,悲壮而震撼。

他拿过男子单打冠军,参加过里约残奥会,在中国打过友谊赛,逐渐走向更大的赛场。

就像他说的:“残疾不在于你失去了双臂、双腿或是失去别的什么,真正的残疾是对那些你想做的事情轻言放弃”。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女子50米蝶泳S5级的领奖台上,她单腿下蹲,与坐在轮椅上的亚军、季军合影,轻轻地一蹲,是温柔,也是格局。

她叫卢冬,6岁因车祸失去了双臂,13岁开始练习游泳,今年是她参加的第三届残奥会。

命运折断了她的翅膀,但她未曾放弃自己,她化妆、弹琴、书法,除了没有双臂,她和普通女孩没什么区别。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她坦言,“被当作励志榜样挺好,怜悯的目光也可以忍受,但我们并不特别。我们也爱吃,爱玩,爱闹,可以自嘲可以玩笑”。

只有当你们把我们看做人群中普通的一个,分割彼此的屏障才能被打破。

自信通透,大方洒脱,她远比很多人活得明白得多。

“如果给我一双眼睛,我想看清你的样子”,这是一场八年并肩相伴的真心话。

10厘米的引跑绳,400米赛场,和领跑员徐冬林的这一搭档,就是八年。

10岁时刘翠青因眼疾失明,她说:“因为我们的世界都黑暗了,可能学东西会比他们学得慢一点,就比较困难”。

2013年,徐冬林成为刘翠青的领跑员,她说,“我们两个感觉就像双胞胎一样,比较有默契”。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一起努力,一起分享快乐,也一起分享汗水,轻轻的弯臂,步伐的同频,全心的默契与信任,打破了记录,也创造了奇迹。

“如果有朝一日能重见光明,特别想看清楚冬哥的模样”,是感激,也是希望。


-03-

如果说,奥运会选拔出人类最巅峰的身体,那残奥会就是选拔出人类最不屈的灵魂。

他们可能看不见,或许走不了,但从未放弃过追求梦想的执着。上天关上了一扇门,那就自己打出一扇窗。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每个人都有残疾,我的残疾你们能看到,那你们的残疾呢”?这句话,来自于约翰·库缇斯,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演讲大师。

上帝对于约翰,好像格外重锤。天生严重残疾,医生断言他活不过一周,再之后,是一个月,一年,遭受过许多无端谩骂与暴力对待,然后失去双腿,患上癌症,想过自杀。

但,他像一个战士一样,以“每一天都是战斗”的决心,坚持了下来。

他夺得过残网冠军,用手走路,考了驾照,有了家庭,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激励大师,在一百九十多个国家,激励过二百多万人。

就像他说的: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不幸,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不幸的人!无论你认为自己多么的成功,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比你更强大的人!

在当下这个阶级、财富、资源都两极分化的大环境下,我们总难免会抱怨不公平,自怨自艾。想着自己出身不高,生活不顺,家境不优渥,觉得生活不顺遂,事事不平等。

如果你觉得人生艰难,不妨去医院看一下,爱恶欲、恨别离、求不得,看完就释怀了。

残奥会: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如果认命,就不要埋怨世事不公;如果不认命,那就反抗到底。

不要总把现有的一切想得理所当然,不珍惜手中所有,却追逐自己所无。

生活并非理所当然,也该知足常乐。如果觉得失衡,就看看这些逆流而上的他们,汲取一点力量,充实一点信仰。

残奥会不是展现悲情的舞台,体育也不是博同情的存在。把残疾人看做普通人,沉重也罢,感怀也罢,不要异样,毋须好奇。

忽视生理不同,才能情同与共。

与命运抗争,和自己和解,为梦想奔赴,是他们教会的道理,也是我们该学会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优渥   里约   地热   约翰   残疾人   双臂   巅峰   乒乓球   最著名   双腿   残疾   赛场   金牌   奥运会   人类   体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