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这么多的育儿书籍,上一辈父母对我们,基本是放养状态。如今我们也成了妈妈,产后的抑郁、身材的走样、带孩子的身心俱疲,都在打击着妈妈的自信心。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其实,终其一生,每个人都在寻求自我的价值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拥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就拥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不被击垮的信念。

看看自己,你是不是一个任何时候都可以克服自卑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依然充满乐观的妈妈?哪怕掉进坑里,也能微笑着、坚持着从坑里爬出来?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无论答案如何,都没关系,即使相对不那么自信的妈妈,通过下面的方法,也能培养出非常自信的孩子。

与孩子建立深度联结


联结,是《游戏力》里经常出现的词汇。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一起做游戏,一起对着猫咪大笑,一起按电梯,就是一种联结。深度联结能够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觉得“妈妈是站在我这一边的”。

这种安全感,可以通过下面两个方面来实现。


(1) 与孩子共情

共情,是各种沟通技巧中经常被提及的词汇,我们并不陌生。

与孩子共情,简单地说,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抛开固有的偏见。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例如,妈妈和孩子约定好了看半个小时动画片,看完就关掉了电视。孩子还想看,于是各种哭闹,妈妈可以和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不开心,因为你还想看电视,所以你在哭,就是想让妈妈知道,关掉电视,你很不开心”。

孩子就知道了,自己哭泣的动机,完全被妈妈理解。当然,接纳情绪,不代表认同孩子的行为。

上面的例子里面,我们可以接着说:“但是只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是我们已经约定好的。如果今天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那么明天就不能看电视。”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逻辑后果,自己承担责任。

(2) 尊重孩子

妈妈说的话,是否尊重孩子,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看看同样的话,能否用在一个你尊重的成年人身上,这体现了妈妈是否真的把孩子当成了有尊严的个体。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尊重不是放任,它隐藏着妈妈对孩子的信任感。尽管孩子的认知能力没有点达到成人的水平,但他们也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因此我们可以多问问孩子,“你怎么想的呀?”

下面两句话,请仔细品品其中的区别:

“你听懂了吗?”

“我说明白了吗?”

第一句,我们常挂在嘴边,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换成第二句,就显得平等多了。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为孩子挑选早教机构的时候,我也会观察早教机构里的老师,看看他们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有一个小细节,就是老师和孩子讲话的时候,是否蹲下身子,平视孩子。


正确地鼓励孩子

当孩子和妈妈建立了上面的深度连接,知道自己被接纳和尊重,没有被大人的眼光所武断判断,他就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第二步,我们开始鼓励孩子,不惧失败。

(1) 鼓励和赞扬

正面的肯定,往往是通过鼓励和赞扬来实现的。特别强调一下,鼓励和赞扬的区别还是挺大的。请看下面的两句话:

“这次考试全班第一,真棒!”

“这次考试,准备得非常用心,真棒!”

面对考试第一这件事情,上面两句话的落脚点,完全不同。第一句是赞扬,侧重考试的结果;第二句是鼓励,侧重准备考试的过程。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鼓励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不论结果好坏,都可以继续往前。过程中的努力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嘉奖的事情。鼓励传达的这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态度,更利于孩子积极面对挫折,产生一种“不论结果成功与否,我都愿意去付出”的积极心态。


正确的鼓励,隐含着“我相信你,这么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的”的态度,会让孩子更有勇气和自信,去面对失败和挫折。

(2) 错误的赞扬

如果生活中只有赞扬,没有鼓励,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暗示,“是不是只有表现好的时候,我才会被肯定”?

同样举考试的例子:

“这次考了全班第一,实在太棒啦。下次一定可以继续考第一!”

“这次考了全班第一,你之前的努力功不可没喔。”

如果这是老师对我说的话,第一句会让我有明显的压力,会担心下次考不上第一名怎么办,让老师失望怎么办。而第二句,则会让我有种被支持和持续努力的动力。我努力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老师的期待。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你们看,在错误的、泛滥的赞扬下,孩子的目标会跑偏,不断渴望他人的看见与肯定,过度依赖他人的评价和赞扬。因为一直生活在赞扬里,反而无法接受那个可能会失败的自己。

请远离夸张的表述


一个4-2-1的家庭,6个大围绕着1个孩子转,犹如众星捧月。这样的家庭很普遍,也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一丁点举动,会被夸张地放大。

哪怕吃了一小口饭,都会得到赞扬,“天哪,实在是太厉害了”。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会不会困惑?“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他从妈妈那里听到的,和对自己的认知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反而失去了判断标准,产生莫名的不安的情绪,更加没有自信心。

长期浸润在如此戏剧化的赞扬里,会对普通的赞扬产生免疫。孩子走上社会,当周围的人不再以如此夸张的语言表扬他,他的内心是失落的,很容易有挫败感,丧失自信心。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用更接近事实的语言,来表达妈妈的称赞与鼓励,不过度渲染,反而效果更好。

例如,“今天自己把玩具收拾进了玩具柜,不错喔。”“今天自己穿好了衣服,表现很棒。”

无论是收拾了玩具,还是自己穿了衣服,谈论的都是客观事实,基于事实的判断标准,不会模糊界限,令人无所适从。

孩子的自我肯定


上面的三步,都记住了吗?下面我们谈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最终,我们希望实现的,是孩子自我肯定的来源,不来自他人,不来自父母,不来自于事物的成败,而来自于他对自己的评价。

不自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不惧怕失败的孩子


因为只有这样,他长大以后,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面对各种负面评价的时候,面对不公平的时候,他因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评判标准,而拥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

例如,我们可以多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到的,“今天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是怎么做到的?”多给孩子这样的机会,让他开始欣赏自己。

回顾当妈妈的我们,为什么会有不自信?因为太多妈妈的自我价值,是建立在权威者对自己的评价、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等外在标准上,而不是自己内心的标准。

因此,如果当妈妈的你,希望孩子在未来遇到打击的时候,能够有勇气和信心挺得过去,那么从今天开始,尝试着减少孩子对你的评价的依赖,让孩子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肯定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妈妈   孩子   自信心   全班   安全感   挫折   深度   自信   玩具   评价   努力   老师   标准   考试   电视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