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阳货第十七17.18

17.18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述而篇,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自谦自己做不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7.18这一句,孔子干脆说“予欲无言”,意思是厌倦了喋喋不休,觉得多说无益,君子依旧是君子,小人仍然是小人,对言教的功能作用前景“不乐观”。子贡闻之说,“如果老师不再“子曰”,那我们作为您的弟子该去思考论述什么呢?”孔子说,“端木赐啊,你看上天不说话,但春秋冬夏四时运行从无障碍,万物自然生机盎然,天去说话指导它们了吗?”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天下有道的话,他老人家子曰不子曰,无关紧要;天下无道的话,就是他老人家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再语重心长,再菩萨心肠,说的再头头是道,别人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心不在焉,到头来也于事无补。

  孔子的史观是很清醒的。

  后世有句名言,叫“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意思是“子曰”有启蒙人心智的功能。见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十三:“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姓唐名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

  邢昺说:此章戒人慎言也。“子曰:予欲无言”者,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以言之为益少,故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者,小子,弟子也。子贡闻孔子不欲言,故告曰:“夫子若不言,则弟子等何所传述?”“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者,此孔子举天亦不言而令行以为譬也。天何尝有言语哉?而四时之令递行焉,百物皆依时而生焉,天何尝有言语教命哉?以喻人若无言,但有其行,不亦可乎!

  朱熹说:学者多以言语观圣人,而不察其天理流行之实,有不待言而著者。是以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故夫子发此以警之。子贡正以言语观圣人者,故疑而问之。四时行,百物生,莫非天理发见流行之实,不待言而可见。圣人一动一静,莫非妙道精义之发,亦天而已,岂待言而显哉?此亦开示子贡之切,惜乎其终不喻也。

  程颐说:孔子之道,譬如日星之明,犹患门人未能尽晓,故曰“予欲无言”。若颜子则便默识,其它则未免疑问,故子贡曰“小子何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则可谓至明白矣。

  孔子“予欲无言”,却有《论语》传世,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这也是孔子的“过人”之处。当然,后世有些帝王和识字人对孔子很不屑,或许因为经受不住孔子史观的评判,所以主张孔子“不言”,已经言了的呢,只好使劲往歪里批。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自谦   学而不厌   论语   孔子   夫子   诲人不倦   朱熹   天理   后世   长夜   圣人   弟子   君子   无言   言语   小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