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父亲,从片刻到完整

因为父亲节,把书架上一本取名为《父》的散文选集翻了翻。

中国人的父亲,挺沉重的,被成为作家的子女记录下来,通常不是病就是老,夹杂着不少痛苦的回忆,李健吾写《家长》,回忆的是他父亲给他的无数个耳光,“我怕他,我真怕他,一听见他咳嗽,或者走步,我就远远溜开。”

我不太爱看这本书,以前的父亲太可怕了。不过朱自清的父亲,我记得很深。

他写过一篇《冬天》,一开始写童年冬天里吃豆腐的事。父亲,他们哥儿三个,围着一只洋炉子,锅在炉子上,热腾腾的,水滚着,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在里边翻腾。“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他解释吃这种豆腐并不是当饭,只是冬天太冷了,父亲给他们吃着玩,暖暖身子。

中国的父亲,从片刻到完整

朱自清有这么和蔼的父亲,愿意爬下站台去给他买橘子,也并不出奇。和蔼的父亲,似乎都是跟食物联系在一起的。

我父亲在我十岁前,经常去市区出差,有时候他带我一起去,我们一起坐郊区的绿皮火车,每次在那趟火车上,我爸好像总会买一串香蕉,给我一路吃着玩。

他一个人去时,经常带回来两条枕头形状的提子面包,大概是南京路或者淮海路的食品商店买的。长长的一条,包在玻璃纸里,那时候我太小了,所以面包在脑海中仿佛是巨大的一个。拿回来后,好像总是被放在家里淡绿色的冰箱里。

时不时的,我打开冰箱门,撕下一大块面包,里面有提子颗粒的一块,格外好吃。长大后再没碰到过这种面包,或许有,但已经不是童年那股味道了。

我父亲这一代爸爸,打人的已经少之又少,也听说有邻居家小孩被打得屁股开花,温柔的父亲到底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了。

小学时候去一个女同学家里玩,她父亲看到几个小女生,很开心地说:正好有人送了大闸蟹来,请你同学吃吧。我们去厨房看到水槽里巨大的螃蟹,都忍不住吓一跳,那种螃蟹,通常是家里有事,爸妈买了宴客用的。她爸爸竟然这么舍得。那个女同学,则像公主一样,招呼着所有同学:不要客气。

现在回想起来,我爸这一代父亲,真神奇。

明明上一辈都是暴虐的父亲,等到自己做了爸爸,竟然全都温柔起来了。

有一次在书店翻到一本书,总觉得里面的情景很熟悉。那本书叫《半个父亲在疼》,作者庞余亮是江苏兴化人,离松江不远。60年代出生,跟我爸算是同辈。

他写他父亲,总是抡着巴掌和拳头揍过来。乡下人,是很简单粗暴的。他父亲叫大的两个儿子,说“那两个畜生”,大哥二哥提到父亲,则说“那个老畜生”。

作者说,父亲从来没有亲亲他,抱抱他,甚至摸摸他。“父亲不但没有亲过我,也没有亲过大哥、二哥。”

这样的父亲,老了中风了,躺在床上喊他:“三子,我要喝水。”他要人养老送终的,虽然他曾经是家里的暴君,虽然他出过轨,看家里人千百样不顺眼。

但他还是躺在家里,一边喊着疼,一边叫从小打到大的儿子来伺候自己。

儿子也没走,恨了一辈子父亲,父亲要死了,还是化作孝子,给尿了一身的父亲擦洗身子。

多么奇怪,扭曲,别捏的爱。

我父亲虽然给我买面包,带我去动物园,在大多数时候,他像上个世纪所有已婚男人一样,更喜欢往外跑。有时候彻夜不归,第二天早上回来,跟我妈大吵一架。

小时候跟我爸一起出去玩,发现他在外面总是格外风趣幽默。有一次他带我到朱家角去,忙着跟人谈笑风生,把我落在了一座大石头桥上。还有一次骑车接我放学,路上碰到熟人大聊特聊,一不小心把我甩在垄沟里,这种时候,他都会讪笑着跟我说:别告诉你妈啊。

等他老了,他才算彻底回归了家庭。我妈说,你爸不愿意出门,因为出门要花钱。

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家里修修弄弄,时不时来我家修修弄弄,有一天我说阿姨做的菜太油,第二天早上,我爸很滑稽地提了一只我妈的布包,里面有一盒茭白肉丝,一盒黄瓜丝炒蛋,都做得很清淡。

中国的父亲,越来越顾家了。

今天早上,小孩爬起来到我们房间大喊:我裤子湿了。

小陈在睡梦中大声说:那你赶快洗一下。

时代真的变了,以前的小孩要是尿裤子,免不了要被亲爹好好揍一顿,影视作品里都是这么演的。

父亲节的早晨,小孩说要给爸爸做一张贺卡,但他迟迟没有开工,这个星期天有太多事等着他做了,要复习语文,要看蚂蚁,要出门打球,还想随心所欲玩一会儿。

小陈这一代爸爸,就像是为了儿子而生的。中午带小孩出去吃饭,回来兴致勃勃告诉我,你猜你儿子今天吃得最多的是什么菜?

剁椒鱼头!他说太好吃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除了我烧的鱼。

他给小孩买了房间的贴纸,准备有空一起贴,买了几本小孩爱做的数独,两人拿了一本一起研究。

儿子的童年里,全都是父亲的身影。

最近半年没有出去旅行,儿子经常时不时跑过来告诉我:有一次我们去军舰岛,碰到了海蛇。

我提醒他,我也去了呀。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是吗?我不记得你去了,只记得爸爸跟我在一起。

他又说:那这个地热公园你去过吗?

我点点头,去了呀,我们一起去的。儿子说:是吗?我以为只有我和爸爸一起去了。

在大部分旅行时间里,我一直都不是那个带小孩的人,而是那个走着走着自己去喝杯咖啡的妈妈。

中国的父亲,到小陈这,算是完整了吧。


文/毛利

公众号/和毛利午餐

一位刚正不阿且妩媚动人的专栏女作家,新书《全职爸爸》已上线。本号旨在推动人类情感发育,前世欠你的500次回眸,现在一并还给你!欢迎关注 ^_^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哥儿   父亲   炉子   父亲节   畜生   和蔼   螃蟹   中国   片刻   豆腐   面包   童年   早上   家里   小孩   爸爸   儿子   完整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