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兰波

兰波,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1854年出生于夏尔维勒,是象征主义诗歌代表诗人,超现实主义诗歌鼻祖。他独创性地提出了“语言的魔力”、“通感”等现代诗歌创作理念,并付诸实践,创作出令人震惊的诗篇,被称为 “通灵诗人”,37岁因病去世。

顾城,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1956年出生于北京,是中国朦胧诗派最重要的代表诗人,被称为“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他于1988年开始,隐居新西兰,靠养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因离婚与妻子冲突,砍杀妻子后上吊自杀,终年37岁。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冥冥之中两人的一些联系——

两人都为诗歌而生,都是神童,同样被称为通灵诗人;

两人都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现象丰富而奇特,各自构建了神奇的诗歌世界;

更让人惊奇的是,两人的寿命也一样,都是37岁。

如此多的巧合之下,他们的诗歌创作是否也有着惊人的巧合呢?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顾城


1

兰波拥有一张冷峻、忧愁的脸庞,眼神犀利,仿佛一把利剑,要戳破世界虚伪的面纱。

他出生在法国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在他6岁时离家出走,母亲则性格孤僻。家庭的不和,造就了兰波矛盾不安的灵魂。

他14岁开始写诗,15岁已能用拉丁文写各种诗歌,并获得很多赞赏,16岁写出了著名的长诗《奥菲利亚》,17岁写下代表作《醉舟》。

在诗歌的王国,兰波像个不可一世的君王。他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带着读者在诗歌王国中进行神秘的旅行,那里居住着魔法师、仙神、天使和精灵。

在1871年的《通灵者书信》中,兰波说:“在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折磨下,他要保持全部信念,全部超越于人的力量,他要成为一切人中伟大的病人,伟大的罪人,伟大的被诅咒的人——同时也是最精神的博学之士——因为他进入了未知的领域。”

在这种信念下,兰波以通灵者的身份,开创了一种求索于潜意识和幻想的力量的自由诗风,《元音》和《醉舟》成为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在其后期诗集《地狱一季》和《彩画集》中,兰波更是化身“任何人”轮流登场,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在身心俱裂的矛盾中,探求着存在和超越。

19岁时,兰波创作完《彩图集》后,放弃文学创作,过上了一种刺激而又冒险的流浪生涯,并在37岁时因病失去了生命。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顾城与妻子谢烨

2

顾城则长着一副稚嫩、纯净的面孔,眼神深邃,仿佛要看透人世间的丑恶。

他同样出生于军人之家,父亲是著名的军旅诗人顾工,因此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遗憾的是,他12岁时就辍学在家养猪。

顾城是真正的神童。相传8岁就写下了著名的诗歌《杨树》,12岁时写下《星月的由来》和《天》。15岁时,顾城在沙滩上写下了有名的长诗《生命幻想曲》 ,23岁写下代表作《一代人》——

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82年以前是创作前期,整体风格明丽纯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不可思议的艺术空间,也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中的童话世界。

1983年-1986年是创作中期,诗人开始进入自我探索和转变时期。此时的诗作仍保留着浓郁的童话色彩,但又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展现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痛苦。

1987年之后是创作后期,顾城的创作几乎进入随心所欲的梦幻阶段,他的诗会随时写在任何地方,旧报纸上、废纸上,甚至树叶上,他也不去抄整,而是任其随意散失。

1988年,32岁的顾城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后隐居在激流岛,1993年在新西兰寓所自杀身亡。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星月的由来

3

如果抛开两人的经历,仅比较其诗歌创作的异同,我认为有以下4点相同之处:

1、两人都立志成为真正的诗人,也即发现以前的诗人所为能发现的美,并尽力去展现美。

兰波在1870年写给巴那斯派诗人邦维尔的信中表示,要“表达我美好的信念、希望和感受,表达诗人应有的一切”,要“永远崇拜缪斯和自由这两位女神”。

同样地,顾城也梦想美,表现美。他曾说过:“我生活,我写作,我寻找美并表现美,这就是我的目的。”为此,他在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写道——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如何发现美,并尽力去展现美?兰波和顾城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成为真正的诗人。

在顾城的心目中,诗歌就是可以照亮人的心灵的窗子。

兰波则在《通灵人书信》中写道,他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通灵人”。他还说,“我要服务于社会,这是正确的……我将成为一个劳动者。”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兰波《黎明》



2、两人都重视灵魂和幻想的力量,同被称为“通灵诗人”。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在两人看来,真正的诗人都是“通灵者”,因此他们在诗歌创作中都十分重视灵魂和幻想的力量。

兰波认为,要想成为通灵者,首先必须探寻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说,“立志要成为一个诗人,首先要研究关于他自身的全部知识,寻找自己的灵魂,并加以审视、体验和探究。”

顾城也说,“我认为大诗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灵魂,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一个注视着就被、万物的反光和自身的灵魂,一个在河岸上注视着血液、思想、情感的灵魂,一片为爱驱动光的灵魂,在一层又一层物象的幻影中前进。”

既然重视灵魂,那么如何展现灵魂呢?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幻想的力量。

兰波和顾城都是通过某种隐秘的知觉,发现别人视而不能见、听而不能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通过转身即逝的幻想和对潜意识的挖掘,寻找别人无法看见的美。

比如兰波在散文诗《黎明》中写道——

我拥抱了这夏日的黎明。

宫殿前依然没有动静,寂然无声。池水安静地躺着。荫翳还留在林边的大道。我前行,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宝石般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幽静清新而朦胧。第一相遇:一朵鲜花向我道出了芳名。

我笑向那黄金色高悬的瀑布,她散发飘逸,飞越了松林,在那银白色的峰巅,我认出了她——女神。

于是,我撩开她一层又一层的面纱。林中的小经上,我舒展着臂膀。平原上,我把她告示给雄鸡,都市里,她逃匿在钟楼和穹隆之间,像乞丐奔波在大理石的站台,我奔跑着,把她一路追寻,大路上空,桂树跑着,我用她聚集的绡纱把她轻轻地围裹,我感到了她那无比丰满的玉体。

黎明和孩子一起倒身在幽林之下。

醒来。已是中午。

在这首篇幅简短的散文诗里,兰波运用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天马行空的幻想,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由女神、鲜花、群峰、小径、桂树……交相辉映的梦幻世界。

而顾城的不少诗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他在《星月的由来》中写道——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司空见惯的事物,在普通人眼中是如此平凡,甚至平凡到了可以忽视的地步,可在诗人看来,这种平凡却被赋予了极美的意境,通过幻想,为树枝、天空、月亮、星星搭建了一种关联,这种关联则构成了令人向往的诗的幻境。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小李子饰演的兰波

3、两人都发明了一种“语言的魔力”。

如何为毫无关联的事物,或者说司空见惯的事物,赋予诗一般的关系和意境?这是古往今来的诗人们苦苦追索的命题。兰波和顾城则不约而同地发明并运用了一种“语言的魔力”——通感。

通感原本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连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得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比如把视觉用听觉来描述,把嗅觉以视觉来描述等。

但在兰波和顾城手中,通感则成为了一种创作技巧,并且远远超出了通感的传统使用方式和范围,从而发挥出了神秘莫测的魔力。比如在《黎明》中,“我前行,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宝石般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幽静清新而朦胧。第一相遇:一朵鲜花向我道出了芳名。”

气息可以被惊醒,花朵睁开眼睛凝望,黑夜有羽翼,并且悄然飞翔……这已不仅仅是不同感官之间的沟通,而是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共振,甚至是非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的交流。

也许,在诗人眼中,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心灵相通,相互交流,而这样的世界,才是诗的世界,才是人类心灵应该去往的世界。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4、两人都在不停地逃避现实世界。

正是对于幻想世界的向往和迷恋,让诗人愈发地对现实世界感到绝望。

兰波经常抱怨自己生活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声称绝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两个月以上。“离开大陆”是《地狱一季》的主题之一。实际上,他已经做出了“离开大陆”的决定,但“未知”的目标无法达到,于是他投降了,放弃了。

在19岁写完《彩画集》后,兰波就封笔了,从此远离了诗歌创作。他开始经商,贩卖奴隶和军火,足迹遍布非洲、中东,甚至亚洲,他不但远离诗歌创作,甚至对自己以前的作品表现出厌恶。

顾城的一生,也是在不停的逃离。他离开了祖国大陆,去了太平洋上的岛国新西兰,而在亚特兰大做研究院的聘期满后,他又辞职隐居在激流岛,靠养鸡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即便是这样,他仍然觉得不够彻底,终于在一次矛盾冲突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逃离

4

兰波和顾城生活的时代,相差了整整一个世纪,生活的国度也是远隔万里。但相似的创作历程,却让两人的心灵在同一个频率上产生了共鸣。

然而,仔细分析两人的创作,也存在有不同之处:

1、兰波梦想着用语言的“炼金术”来解释世上的一切,而顾城则更注重自我与自然的融合,让大自然来主宰自己的诗歌创作。

在创作理念上,兰波极度重视语言的魔力,他醉心于对语言、词汇的解构和重新定义,并称之为语言的“炼金术”,他企图仅仅用语言和词汇的组合,来诠释世上的一切,因此他用于想象中的词汇大多都比较“霸道”,比如——

夕阳以火光闪闪的肺扫过大街(《巴黎的狂欢节》);

星星在你的耳边发出玫瑰的呻吟(《星星的呻吟》)。

这些语句已经不再尊重感官的感觉,也不再看重诗句的描写是否与实际相符合,而是完全打乱了时空的结构,颠覆了普通人类的认知。

这种理念在兰波、马拉美、魏尔伦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凝结出了震撼人心的效果。然而,对于世界的感悟来说,这种理念也注定是无法成功的。

这也是兰波早早在19岁就放弃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

他的语言与现实世界是冲突的,并且这种冲突无法调和,而世间万物又怎能被幻想所打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顾城则不同,他更注重自我与自然的融合,让大自然来主宰自己的诗歌创作。他虽然也在不停地逃避现实,但个体的生命,却不断通过诗歌,与大自然进行了沟通和融合。

这也是他即便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至死没有放弃诗歌的原因。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诗与自然


2、兰波的创作是先从规范的传统诗歌开始,然后是自由诗,最后发展到《地狱一季》和《彩图集》的不对称、无节奏的散文诗。顾城却自始至终按照自己的方式,沿着“自然的我”、“文化的我”、“反文化的我”、“无我”这个轨迹,进行着诗歌创作。

如前所述的原因,兰波的整个创作历程,是以语言使用技巧的提升为主线。当他熟悉并掌握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手法后,便尝试着突破,并且这种突破是没有疆界、没有束缚的。

兰波以其强大的幻想力量,以及对于语言“炼金术”的天赋,一再地突破诗歌创作的边界,把诗歌的意境不断推向背离现实世界,从而成为超现实主义的鼻祖。

反观顾城,他的语言自始至终变化不大,一直带有着通灵的感觉。他的突破在于,个体生命的自我审视与反省,以及与世间万物的沟通和融合。因此,在少年时代的诗歌中,顾城常常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到了中年则开始对自身进行文化反思,当文化反思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返璞归真”,反对文化和文明,最终抵达了“无我”的境界。

因此,顾城的修炼是非语言的,而是真正的心灵修炼。可惜的是,这种修炼并没有成功,因为当他逃离文明,隐居激流岛的时候,选择的方向就已经错了。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兰波诗选


3、兰波在19岁时即告别了诗歌创作,对他来说,与其说作为诗人的使命已经完成,毋宁说他对诗歌的沉重使命感到厌倦、绝望;而顾城则自始至终沉浸在诗歌创作之中,也许在他眼中,他的使命就是诗歌的使命。

兰波为何年纪轻轻就放弃创作,一直是个谜。

对此,人们给出了三种答案:其一、他对现实世界感到厌倦,特别是看到,即便是诗歌也无法拯救,因此放弃了;其二,江郎才尽,正如钱钟书所说,早熟的代价往往是早夭;其三,从语言到精神,再到行为,兰波放下笔,用身体和生命去追逐另一种漫无目的、自我放逐的体验,从而成为“一个身体力行的超现实主义者”。

对此,我认为,兰波早早封笔,正是由他忧郁、敏感的性格决定的。

那些看见过生命辽阔的人,最后大多都活成了温厚的河流。然而,兰波却孤烈如火焰。他的一生都躁动不安,但躁动的表面下是永恒的平静核心。

人们大多喜欢实实在在的表象世界,对未知的历史毫无兴趣,但兰波放下诗歌之后的生涯,才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部分。诗歌之后,他进入了更深的层面,不断跳脱自我,与世界同呼吸和共交流。在这个层面上,一切评估和猜测都没有意义,唯一的方法只能是感受,感受心灵如何与宇宙共振,感受身体如何易朽,感受世界如何无常而灵魂如何不灭。

顾城则与其不同。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仍笔耕不辍,并且写作更加无拘无束,无时不可以写作,无处不可以写作,写作已成为他的生命,而他的使命也与诗歌的使命合二为一。

正如兰波在《出发》中所言——

看透了。形形色色的嘴脸一览无余。

受够了。城市的喧嚣,黄昏与白昼,日复一日。

见多了。人生的驿站。——噢,喧嚣与幻象!

出发,到新的爱与新的喧闹中去!

同为“通灵诗人”,兰波和顾城对于世界的看法是相似的,两人都在不停地出发,寻找解脱之道。

只是,两人选择的方向和途径,却是不同的。

兰波“语言的魔力”之管窥,兼谈其与顾城诗歌之异同

顾城的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星月   诗歌   新西兰   语言   异同   魔力   使命   诗人   灵魂   现实   力量   心灵   幻想   感觉   生命   诗歌创作   体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