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民诗人余秀华遇上田园诗人孟浩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当农民诗人余秀华遇上田园诗人孟浩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余秀华

1

前段时间,余秀华色解唐诗《登鹳雀楼》,引起了轩然大波。

说实话,她这是怼错了对象。

王之涣固然也是诗人,却出身贵族,少年锦衣玉食、狂放不羁,写诗也是“人狠话不多”,现今仅留存6首,可谓唐代诗坛的“绝世隐侠”。

这与余秀华的身份是格格不入的。

那么放眼整个唐代诗坛,能够和余秀华匹配的,竟然就是她的老乡——同样来自湖北的孟浩然。

孟浩然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一直默默无闻。直到有一天,他写了一首《夜归鹿门歌》,忽然就放出异彩,成了“网红诗人”。这与余秀华2015年靠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红遍大半个中国,是何其相似。

当然,两人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身份都是农民。

余秀华出生于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造成脑瘫,行动不便,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成名后,她当选了钟祥市作协副主席。但据其自称,“自己当天有事并没有去作协参加会议,作协是民间组织,不会有工资”。

孟浩然出生于湖北襄阳鹿门山,一生布衣。40岁时,他进京赶考,没考上;托人说情,终于见到最大考官唐玄宗,却因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皇帝,从此仕途无望。于是,他游山玩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开创了唐代田园山水诗派。

农民、脑瘫是余秀华的标签;布衣、山人是孟浩然的标签,称呼不同,身份都一样。

当农民诗人余秀华遇上田园诗人孟浩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孟浩然

2

同样的身份认同,让两人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些相似之处。

其一:田园风光、乡土风情都是两人诗歌中的重要题材。

孟浩然自不必说。他隐居处的鹿门山、岘山、万山,无疑是他写得最多的题材,比如《夜归鹿门歌》、《与诸子登岘山》、《秋登万山寄张五》、《万山潭作》、《和贾主簿升九日登岘山》等,不仅描写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也记述了游山玩水的日常和所思所想。

余秀华也是如此。出名之前,她几乎没有出过村子。因此,她的诗歌绝大部分都是在写横店村的风物、人情。比如《风吹虚村》、《雨落窗外》、《清晨狗吠》、《后山黄昏》、《横店村的下午》等。在这些诗中,横店的花、杨树、羊群、灰尘、风、黄昏、村庄、夜、雨等,都成为诗人的吟咏对象,并借此寄托、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想。

其二:两人的诗作看似风格清淡,内心却有太多不甘。

我们看余秀华的诗,很少有撕心裂肺的呐喊,也没有长歌当哭的悲壮,更多的是花草、麦子、光阴、尘埃……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却让她写出了2000多首诗,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余秀华也总是通过田园风光、村庄的种种物象,来寄托情感,显得那么清淡。

然而,即便是在如此清淡的诗歌中,我们仍可以读出诗人内心的不甘。比如在《我爱你》中,“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好一派平静、祥和的田园生活。但诗人的内心充满着对爱的渴求和不甘,“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我要送给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家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稗子为何会提心吊胆?因为它不是健全的,害怕被春天拒绝,但它内心又渴望春天,而这也正是余秀华的内心写照。

孟浩然呢?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似清淡之中,也隐隐藏着一些不甘、牢骚和彷徨。杜甫曾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清诗”二字正是对孟浩然诗品的集中体现和中肯评价。毕竟,在老孟笔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是多么写意、多么清幽。然而,他毕竟有建功立业的理想,无法实现时,内心又是多么不甘,才发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样的牢骚……

在余秀华的诗里,追求爱情、摆脱困境是她的诉求;在孟浩然的诗里,修身养性、建功立业是他的诉求。如果说,余秀华写诗,是农民诗人的女权运动;那么孟浩然写诗,就是田园诗人的功名逐鹿。

其三:两人都是高产诗人。

唐代人王士源编的三卷本《孟浩然集》,可以说是最早、最权威的孟氏作品集,共收录200多首诗作。当然,我们不能据此认为,孟浩然一生就写了这么多。

实际上,唐代没有印刷术、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甚至连纸张都稀缺,因此大部分的诗人写完诗,如果不是刻意保存,多半都“烟消云散”了(这也解释了唐代为何有那么多送别诗、唱酬诗和赠诗,毕竟写给别人,就多了一位读者,多了一个流传下来的机会。从这方面说,唐代诗人也是有读者意识的)。

这也是我们说唐代诗歌留存至今“十有一二”的原因所在。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李白的叔叔李阳冰编完李白诗集《草堂集》后在序中说,“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可见,即便在唐代,能够把诗人作品整理成册的,也“十丧其九”,跟不用说又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洗礼。

照此说法,我们大致可以判定,孟浩然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作品不可能只有区区200多首,最大的可能是这个数字的十倍,即2000多首,不可谓不是“高产诗人”。

余秀华呢?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女从2009年开始写诗,2014年首次发表诗歌,短短几年间,就创作出了惊人的2000多首诗歌,出版有《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等多部诗集。这在当代诗坛也是极为罕见的。

当农民诗人余秀华遇上田园诗人孟浩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花落知多少

3

正因为这些相似之处,让余秀华和孟浩然有了相通的渠道。

某一年春天,老孟一觉醒来,发现经过一夜风雨,庭院里落满了花瓣,不觉心中一动,写下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试想,如果让余秀华来解读孟浩然的《春晓》,可能就是这个样子的——

焦急的风在村口走来走去

自从那一场雨过后

它们就没了归宿


此刻,鸟儿的鸣叫

扰乱了风的脚步

我从梦中醒来,到处是光的和鸣


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听到了它们的叫喊

我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

鸟儿让风有些迟疑

昨夜的雨洒过


我跌倒在田沟里

像那些无足轻重的花瓣

飘落在庭院里

当农民诗人余秀华遇上田园诗人孟浩然,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春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钟祥市   襄阳   稗子   诗人   诗坛   作协   唐代   清淡   中国   村庄   不甘   田园   火花   诗歌   内心   春天   身份   农民   体育   孟浩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