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里克。

这是美国人拿到的第13块诺尔贝文学奖。

从1776年至今,美国建国不过200多年,却涌现出无数文学大师,并构建起庞杂而成熟的文学体系,深深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学发展的格局和进程。

它的魅力来自何方?它又是怎么做到的?

要想讲清楚这些,并不容易。但今天我化繁为简,仅仅通过几名“里程碑式”的作家,对美国文学史做一个粗线条勾勒。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里克

1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已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文学自然也在其中。印第安文学以神话、传说为主,靠口头流传。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神话和传说,乃至信仰与图腾,都与中国有某些类似。

但真正的美国文学,却要从独立战争说起。

说到底,独立战争是下层殖民者反抗上层殖民者的斗争,交战双方都是欧洲的后裔。携带海洋型国家的基因,美国人天生有种浪漫、理想主义倾向。

因此,无论是爱德华兹、富兰克林,还是杰弗逊、华盛顿·欧文,都是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者。从他们开始,美国文学开始脱离欧洲藩篱,自成一派。欧文甚至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

此情此景,没落的欧洲大佬心有不甘。英国人就嘲讽:“四海之内有谁读美国书?”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年轻的美国。

爱默生、梭罗、爱伦·坡、惠特曼等一大批新生代作家纷纷站出来,通过作品为美国“代言”。

值得一提的是,爱伦·坡被誉为美国现代小说之父,惠特曼则凭借《草叶集》成为“美国诗歌之父”。

这批富有才华的作家,作品中无不透露着蓬勃的浪漫主义激情,让整个欧洲为之一震。欧洲的作家们憋了一股劲,决心杀杀他们的威风。

这时候,从美国斜刺里冲出两员猛将,“刷刷刷”三板斧,套路清奇、招数诡异,硬是把欧洲作家打懵了。你道是哪两人?一曰马克·吐温,一曰詹姆斯·刘易斯。前者文笔犀利、辛辣幽默,后者细腻写实、老辣独到,总之两人都深谙讽刺、挖苦的绝妙。

当诺奖的评委们回过神来,老马已驾鹤西游。懊恼之余,大家一致同意,把193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小刘同学。

至此,刘易斯凭借《大街》、《巴比特》等作品,成为美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学就此登入大雅之堂。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惠特曼

2

小刘进入诺奖法眼之后,欧洲人不得不接受现实。

随着一战的结束,美国经济迅速崛起,欧洲的“文化自信”渐渐变得不自信。

在1936年、1938年,他们接连把诺奖颁给了你美国人,分别是尤金·奥尼尔和赛珍珠。小尤被誉为“美国民族戏剧奠基人”,但对赛珍珠,说实在的,我并不觉得她的水平有多高。原因很简单——她写的大部分是咱中国的事儿,那可比《红楼梦》、《三国演义》差远了。

言归正传。且说浪漫之后,生活还得继续。随着贫富差距的增大,作家们不再仰望星空,开始俯瞰众生,涌现出杰克·伦敦、欧·亨利、德莱塞等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

杰克·伦敦被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童工、水手、装卸工,流浪四方,写出了《野性的呼唤》、《马丁·伊登》等作品,顽强的英雄主义情节贯穿其中。

欧·亨利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作品冷峻,充满反转和隐喻,读来直击灵魂,让人不寒而栗。德莱塞是编织工的儿子,一生也坎坷得要死,因此他的笔触更倾向于底层人物,《珍尼姑娘》《嘉莉妹妹》《欲望三部曲》《美国的悲剧》,都是大部头现实主义作品,被誉为“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对现实生活的关照,引起了作家们的思考。特别是一战的发生,战争的创伤刺激着年轻的作家们。

1926年,海明威出版了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扉页上有著名评论家斯坦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从此,海明威作为代言人,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成员有菲茨杰拉德、考利、帕索斯等。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反战、对社会不满和失望、对未来感到迷惘,从而怀疑一切、醉生梦死。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梦”也从此而来,出自菲茨杰拉德的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

海明威独领风骚,却没入诺奖法眼,因为他的前面,还有两位更牛逼的作家——艾略特和福克纳。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海明威


3

艾略特本是美国人,后来跑到英国定居,194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一直认为,艾略特是现代诗人中的诗人。他的思想通过《荒原》、《四个四重奏》得以展现,其深刻性超越了同时代,并引领着越来越多的诗人的创作。

提到艾略特,就不能不提他的老师庞德。庞德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也是中西方文学交流的功臣。他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引用、借鉴中国唐诗,从而创造出一种中西合璧、幽冥深邃的美感。

据说,艾略特的《荒原》就是庞德改出来的。结果,学生得了奖,师傅却落了空,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如果说艾略特是诗人中的诗人,那福克纳就是现代作家中的作家。

他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等,与乔伊斯、伍尔夫、普鲁斯特遥相呼应,成为无数后世作家争相学习的“样板”。

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比1954年获奖的海明威早了5年。

这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完了。这次战争不仅拯救了深陷“经济大萧条”的美国,而且把美国推向了全球霸主的地位。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福克纳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大气粗后的美国,文学也空前繁荣,门派林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体来说,此时的美国文学可划分为五大门派。

1、写实派。这也是战后美国文学第一大门派,高手众多。比如1962年获诺奖的斯坦贝克,师承海明威,刀法冷峻、克制,独创《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24套“刀法”,以崇尚自然、诗性语言,展现了美国低层社会波澜壮阔的图景。

再比如“灵魂刀客”索尔·贝娄,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人。贝娄是犹太人,又常年在大学任教,因此刀法新奇,且造诣深厚,共创作出11部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和4部短篇小说集等,其中《晃来晃去的人》、《洪堡的礼物》系代表作,甫一出版便震惊世人。作为写实派里“学院派”的代表,贝娄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和贝娄一样,1979年获得诺奖的辛格也是犹太人,也是灵魂写手。不同的是,这位小哥专练短篇小说,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大师”。

此三人接连获奖,为美国文学迎来了继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之后的又一个高潮,因此也被誉为写实派的“三剑客”。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卡佛

4

当然,除了“三剑客”外,写实派的高手仍有不少。

其中,理查德·耶茨和雷蒙德·卡佛是小编最喜爱的两位大师,遗憾的是此二人生前默默无名,都是在身后才大放异彩,我们姑且称之为“玄冥二老”吧。

为何?因为此二人都心怀绝学,人狠话不多。耶茨终其一生也就写了《革命道路》、《复活节游行》和两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恋爱中的骗子》,卡佛更惜墨如金,一生只写短篇,如《当我们谈论爱情是时,我们在谈什么》、《大教堂》、《家门口就有那么多水》等。

但此二人的作品那真叫一个深刻,每一篇都堪称艺术品,也难怪死后享受如此盛大的“哀荣”。更重要的是,两人生前都穷困潦倒、苦不堪言。

2、垮掉的一代。战后美国文学第二大门派。如果说写实派是少林派,那么垮掉的一代就是武当派。这里也是高手云集。

最有名的当属写出长诗《嚎叫》的金斯堡和写出《小镇与城市》的凯鲁亚克。这个流派对战后美国现实严重不满,常常奇装异服,藐视传统观念,厌恶学习和工作,长期混迹于底层社会,因此不为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所承认。因此,即便垮掉的一代涌现出金斯堡、凯鲁亚克、斯奈德、霍尔姆斯、巴洛斯等大师级人物,却始终没能在诺奖阵营占据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垮掉的一代”中还有一个小团体——黑山派。他们反传统更为彻底,完全摈弃了传统诗歌的形式和理念,倡导与格律体相反的“放射体”诗歌,强调自发性和口语化。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华莱士·史蒂文斯

3、隐逸派。这是一个神秘的派别,这里高手也不少,但大多隐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有的人在获得诺奖后才才名,有的人死后才出名,更有人要死后过了很多年才出名,颇有些陶渊明的风范。

这里最有名的当属艾米莉·迪金森。这位生活在19世纪的传奇诗人,25岁就因为情伤谢绝一切社交,锁在小屋里创作,30多年写了1800多首诗歌,生前仅仅发表了7首。100多年后,她的诗歌大放异彩,成为仅次于惠特曼的顶尖高手。

其次是华莱士·史蒂文斯。他被誉为“古希腊以来最大器晚成的西方作家”,生前从事律师、投行工作,曾任保险公司副总裁。他几乎不与文学圈有任何交往,因此几乎无人知道他竟然还是个诗人。但他写的诗却连真正的诗人都叹服,比如《坛子轶事》、《雪人》等。

再比如2020年的新科诺奖得主露易丝·格里克。这位传奇女诗人此前也寂寂无名(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直到拿到诺奖后,人们才发现,哇,这娃子的诗写得好好啊。

4、奇幻派。这也是一个大门派,只是比较松散,且派内又分为数个宗门。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个宗门:一曰科幻宗、一曰黑色幽默宗。

科幻宗以阿西莫夫、克拉克、海因莱因、西蒙斯等为代表,其中阿西莫夫创作了多达500多部作品,其中科幻100多部,分为机器人、银河、基地三大系列;克拉克是最著名的太空题材科幻作家,他的《童年的终结》、《城市和星星》、《2001:太空探险》都是经典;海因莱因则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西蒙斯的《海伯利安》也是登峰造极之作。

除了“黄金时代四大才子”,这一宗门还有菲利普·狄克(影片《银翼杀手》、《全面回忆》、《记忆裂痕》原作者)、特德姜(华裔作家,影片《将临》原作者)等人。

黑色幽默宗则以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纳博科夫(《洛丽塔》、《微暗的火》)、冯尼格特(《第五号屠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等人为代表。该宗主张一种荒诞、变态、病态的创作理念,把痛苦与欢笑、荒谬与平静、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击即中”的喜剧效果。

5、黑人文学。黑人在美国一直占据一席之地,黑人文学也贯穿着美国文学的始末。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斯托夫人创作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黑人作家哈利创作的长篇小说《根》,以及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她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文学极简史:5分钟穿越244年,从诺奖看美文学之流变

艾萨克·阿西莫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史蒂文斯   阿西莫夫   庞德   美国   艾略特   海明威   格里   写实派   诺贝尔   文学   欧洲   简史   文学奖   诗人   作家   作品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