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硕士摆摊卖卤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人才浪费吗?

如果你是毕业于211、985这样高校的硕士,你会从事什么工作?


科学研究?金融投资?还是摆摊卖卤味?


最近一名西安物理学硕士摆摊卖卤味,引出了“民愤”。


无独有偶,之前北大才子卖猪肉、清华毕业做家政,还有为了事业编,去殡仪馆、监狱上班的......


很多网友说,他们的选择显然不符合“精英人设”,甚至有些大材小用。花了这么多教育资源念书,为什么不找一个好工作,这不是人才浪费吗!


“高学历低就业”,真的就是人才浪费吗?


物理学硕士摆摊卖卤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人才浪费吗?

图源:美剧《办公室》


01

“高学历低就业”是人才浪费吗?


6 年前,我离开大公司,成为了一个靠培训、教练的自由职业者。


有一天我去银行办事,人家问我什么单位的?我突然就愣在那儿了。


我......没有单位。对,我是一个没有单位的人。


在传统的概念中,单位/公司=工作=身份。


如果再把时间往前倒一倒,曾经一个人的工作就决定了Ta的阶级成分,也就决定了他的地位和权利。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那么看重在哪儿工作。至于你是不是每天上班如上坟,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份所谓体面的工作。


然而,时代变了,我们如何看待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我的老师,榎本英刚(Enomoto Hidetake)在他的《创造有意义的工作》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人们看待工作有四种常见的“眼镜”。而我们戴什么眼镜,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副眼镜:工作就是谋生手段。


第二副眼镜:工作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戴着这两幅眼镜的人会认为工作就是为了完成上司或者是客户交待的那些令人讨厌的任务,因此:


工作 = 忍耐;

报酬 = 忍耐费


对他们来说,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撑死了算是一种兴趣。


如果你跟他说,其实你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会说:我可不能那么任性!


如果你说:你可以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工作结合起来。他会觉得你疯了!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真的就是任性,不现实吗?


我也曾经面对这样的问题,是继续做大公司的高管,虽然没那么喜欢,但又体面,又挣钱,还是从零开始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呢?


那时候,我已经学了教练,所以我问了自己一个教练问题:

“如果继续做现在的工作,再做20年,我能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答案是:不能。

我们很少会听到人说讨厌做某件事情,最终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如果我从零开始做教练,给我20年,能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答案是:非常有可能。


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当我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让我们自觉的去磨练,不断的精进,最终成为高手。


摆摊卖卤味并没有什么可耻或者浪费的,真正的人才浪费,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对于未来没规划、没目标,浑浑噩噩混日子的。


著名音乐家约翰·列侬曾说过:“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能算作浪费。”


只要做了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就不能算是人才浪费。


物理学硕士摆摊卖卤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人才浪费吗?

图源:美剧《办公室》



02

重新定义自己和工作的关系


我们公司最近新来一位员工,那天我问她感觉如何?

她说:“我觉得自己适应的还可以。”

我说:“你不需要时时刻刻都想着怎么去适应这个工作,你也可以创造你的工作”

我之所以把市场、销售、讲课.....这些工作都交给她尝试,并不是期待她能面面开花。

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探索,她可以找到自己最擅长也最有热情的工作内容。

而这就是榎本英刚老师讲的常见的第三副看待工作的“眼镜”。

第三副眼镜:工作=适应现有的职位

市面上既有的工作,都是一个又一个的盒子,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自己往里面套。

有时候可以套的进去,有时候套不进去。或者套进去也不舒服。

我很幸运,之前遇到了好公司,好老板,让我有机会在公司内部通过轮岗、兼职创造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当我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我也希望能给我的员工创造这样的环境。

让他们意识到,工作不是适应既有工作,而是创造适合自己的工作。

我甚至鼓励员工在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副业。

比如我们的运营小哥不但是认证的健身教练,还是认证的职业生涯规划师,我鼓励他接私活,年轻人多挣点儿钱不好吗?

你可以斜杠,不是必须只能做一件事情!

更何况,在我们平台上的教练,多一半儿都是有自己全职工作的,上班之余做教练而已。

摘下第四副眼镜:你只能做一份工作。

事实上很多伟大的作家都是先从斜杠做起来的,比如鲁迅,曾经是公务员和老师,40多岁才主要以作家身份的收入为生。

再比如刘慈欣,主业是一个国企的工程师,业余时间写出了《三体》。还有《杜拉拉升职记》的作者一直保持低调,因为她也是有全职工作的职业经理人 。

他们做这些斜杠,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探索我是谁,什么能带给我快乐。

你现在戴的是哪一副“眼镜”?

你又想换上哪一副“眼镜”呢?


物理学硕士摆摊卖卤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人才浪费吗?

图源:美剧《傲骨之战》


03

不要用旧眼镜看新世界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工作作为谋生手段,也许不是选择而是必须。家里又没有矿,不工作等着喝西北风吗?

但是,眼镜可以戴上去,也可以摘下来,你见过谁一个眼镜戴一辈子的?

一个人可以在不同时期,选择自己的眼镜。

工作除了是一种谋生手段,也可以是一种探索自我,表达生命意义的渠道。


然而,不同代际的“自我意识”不同,对“探索自我”的理解也不同。


比如像我们父母那一代物质生活贫瘠,“穷怕了”的人自然会把工作等同于谋生。


想让他们把第一幅眼镜摘下来,太难了,我已经放弃了!


而70后又都是在集体主义下成长的,自我意识相对比较弱。当初选专业、找工作的时候普遍都是听父母、老师、随大流。


自己的喜好不重要,甚至更惨的是,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起码别拦着孩子找。


物理学硕士摆摊卖卤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人才浪费吗?


80后本来可以说是第一代有自我意识的,然而他们又被现实卡住了,因此处于很纠结的状态,既要养家糊口,又想探索自我。

他们最需要摘下第三幅眼镜,创造适合自己的工作。

到了 90 后、00 后,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了,选择也更多了,反而会更迷茫。

我儿子今年在美国申请大学,前两周我带他看学校。

带我们参观的都是本校的优秀大学生,他们每个人都说自己在大学换了至少一次专业,有的甚至换了三次!

所以年轻人更需要意识到,一个人不一定非要做一个工作,你完全可以斜杠不同的工作。

总之,我们不能总是用旧的“眼镜”来看待新的世界,更不能用自己的“眼镜”看别人的世界还指指点点。


——写在最后——


清华校歌中有一句歌词:“识器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意思是,人生在选择时不要多问西东,追随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人最大的勇气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最重要的品质是了解自己。


而工作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探索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卤味   事情   斜杠   人才   养家糊口   清华   物理学   教练   硕士   眼镜   手段   员工   自我   领域   单位   体育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