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也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被妻子控制的男人就是受害者?

在我们的印象中,家暴受害者一般都是柔弱的女性,冯远征扮演的家暴男安嘉和殴打妻子时的场景,简直是90后的童年阴影。然而,湖南省近日却把男性也列入了家暴保护对象范围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男性也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被妻子控制的男人就是受害者?

家暴受害者不分男女

3月27日,《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草案)》二审稿,将一审稿中提出的“为受害妇女提供服务和支持,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修改为“为受害人提供服务和支持”,意味着男性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解决了“面对家暴,女同志找妇联,男同志该找谁”的问题。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这意味着,家暴不分男女,只分受害者和施暴者,男性和女性一样都可能深受家暴伤害。

男性也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被妻子控制的男人就是受害者?

另外,二审稿中还扩大了“家庭暴力”的范围,把“侮辱、诽谤、宣扬隐私、跟踪、骚扰”等精神暴力也纳入了家暴范畴。“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诽谤、宣扬隐私、跟踪、骚扰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专家认为,精神暴力通常会使受害者产生自卑、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方面的伤害,也属于家庭暴力的一种形式。

家暴的本质是控制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只有打人才算家暴。其实,家暴的本质不是暴力,而是控制,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控制他人,以维持自己在家庭中权威地位的一种行为方式。

控制欲其实是不分男女的,和个人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他们一旦觉得自己要失去对家庭成员的控制了,有暴力倾向的就会采取暴力方式,没有暴力倾向的则演变为:谩骂和侮辱,伤害他人自尊以达到控制目的;诽谤和宣扬隐私,利用舆论达到控制目的;跟踪和骚扰,纠缠对方以达到控制目的。

男性也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被妻子控制的男人就是受害者?

这样的控制欲演化出了4种国际公认的家暴形式: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性暴力。但国内目前明确规定的,还只有两种——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

在一些家庭中,本应该比女性刚毅一些的男性,反而是性格更为软弱,长期遭受妻子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控制,比如被没收工资卡,只留一点零花钱,不能有任何私房钱。还有近期热播剧《都挺好》中,性格软弱的苏大强被妻子打耳光、逼下跪,看到妻子就怕,也是典型的家暴受害者。

男性也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被妻子控制的男人就是受害者?

然而,与女性遭遇家暴后会获得舆论同情不同,大部分男性被妻子家暴控制,却很难得到帮助。他们会被认为只是“妻管严”“耙耳朵”,甚至还会遭到嘲笑。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男性被妻子管束是很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在四川地区,性格泼辣的四川女性往往会对丈夫严加管束。

2016年12月4日,北京市首张“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诞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不理解”“嘲笑”却仍是大部分网友的表现。

家暴受害者为何难离开?

我们都知道,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一旦遭遇家暴,最好的是赶紧离开对方。然而,在不少家暴案例中,我们常常看到受害者往往经受了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家暴,却不离开施暴者。是暴力控制让他们不敢离开吗?

如果你真的想离开那个施暴者,可以报警、寻求亲友帮助、申请人身保护令,甚至是将施暴者送入监狱。在这个法治社会,你总有离开施暴者的办法。然而,为什么他们都不离开?

男性也被纳入家暴保护对象,被妻子控制的男人就是受害者?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顾及面子而不敢声张,或是为了孩子忍气吞声。而很大一部分,则是还对施暴者抱有幻想。对方给予的小恩小惠让受害者对身体/精神暴力后的爱产生期待,暴力在受害者眼中被合理化,成为了一个必须经受的过程。“蜜月期”般的短暂柔情蜜意不时冒出,使其深陷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幻想中。

然而,家暴就是一种犯罪,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面对家暴,无论男女,该离开就离开,该报警就报警,不要再抱有“爱的幻想”去姑息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全国妇联   受害者   妻子   目的   湖南省   家庭暴力   暴力   性格   隐私   男性   对象   身体   男女   幻想   精神   女性   男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