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小舍得》已播放到第17集了,剧情进展深深地抓着各位观众的心。这部剧呈现出来的内容很现实,也很接地气。据导演鲁引弓说,小说里90%以上的素材都是真的。

比如:

“南俪”的原型是一家媒体的高管,很有文化,也挺佛系的。但就这样一个副台长、总监级别的女性,最终还是把小孩送进了补习班。

“米桃”的原型是出租车司机的女儿。

鲁引弓:“小说里90%以上的素材都是真的,就是那些细节桥段都是真的,因为编不出来。比如小说里头写到小孩子补课补到带帐篷去(补习班),有人觉得是假的,但实际上这种恰恰是我无法去编的。有些家长把帐篷带到了教室门外的场地上,这是我亲眼见的。这种生活中的荒诞,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鲁引弓为了创作,和三百多位家长聊过天,所以写出的作品才这么深入人心。据说“小舍得 气人”这个话题都上了热搜。

能把大家气到这种程度,正是“入心”的一种表现。

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这部剧,给我们揭示了如下三个育儿真相。

(一)教育资源只有“相对公平”,没有绝对公平

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发展,近些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可是我们依然只能说教育资源相对公平,无法做到绝对公平。这不是某一个权威人物能说了算的事,而是整个大环境、物竞天择的结果。

准确地说,现在地球上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无法将教育做到“绝对公平”。这是要给扎心的事实,是我们不得不接受、抱怨也无用的事实。

(1)农村与城市教育条件不同

米桃,一个农村家庭转学到城市的孩子,智商一百四,妥妥的学霸苗子。

可是,后来的考试中,她的成绩却出现了退步,在于英语和语文这两科。语文,因为阅读有限,视野有限,作文题目是“夏令营”,而米桃连夏令营是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写不出切题的内容。

而英语,则是因为城市的孩子都是从幼儿园学起,有的人还在外面额外上着外教班,因此英语的差距不容忽视。

乡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不对等的,这一点虽然扎心,但可以理解。几乎没多少人愿意到穷乡僻壤去当老师,大多数人都想去大城市、拿着高薪水、住着高楼大厦,面对着重教育、有身份的家长们。

我是80后,学英语是从初一开始的,一个大舌头老师教的。可想而知,当我考上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时,面对人家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不敢张口的尴尬。

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2)越有钱,拥有的教育资源越优质。

越有钱、人脉越广的人,越能实现普通人实现不了的事情。

比如,《小舍得》中,进不去一流的辅导机构,然后找副区长要名额,要完一个再要一个。

电视剧里说的是没有影响到其他孩子,只是在“金牌班”和“竞赛班”多加了名额。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例外”直接剥夺了其他孩子的权力,影响了其他孩子的人生。

比如高考成绩顶包。

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剧情看着很气愤,也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展现罢了。

若想让自己不被不平等对待,想让孩子多一些机会,除了吃得苦中苦,没有其他出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高考是我们出人头地、实现人生逆袭的最佳路径。

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3)越优秀的人,越得到老师青睐。

身为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句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如果你去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喜欢上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考试成绩高、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孩子。而对那些调皮捣蛋、成绩倒数的孩子,若是能做到“不区别对待”、“不嘲笑贬低”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面对提问,有的孩子露着自信的笑容小手举得高高的、期待着看着老师,想让老师叫他回答问题;还有的孩子不敢看老师,不敢举手,甚至躲着老师的目光。

若是你,你叫谁回答这个问题?

若是班级里有什么名额,你会给谁?

所以,想让老师重视孩子,孩子就要变得优秀起来,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其他特长。

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二)焦虑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在乎“利弊”,而不是“对错”

“鸡娃妈妈”田雨岚,气坏了很多屏幕前的观众。可是,我在某个文章下面却发现了这样的留言,不禁有些感慨:

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大家都在骂田雨岚,认为她三观不正。

但是,若是你的身边出现一个田雨岚,你会特意靠近她,以便获取最新消息吗?

事实证明,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选择和她成为朋友。

因为她是她们的代言人,带着她们冲锋陷阵,为了重点学校不断削尖了脑袋往前钻。只要结果是胜利的,过程仿佛变得没那么重要。

当我们为孩子争取“利益”的时候,“人品”仿佛可以被放在第二位了。

这就是南俪对田雨岚说的:“你只在乎利弊,而我在乎的是对错。”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大人和孩子压力都特别大。大家都想追求快速的进步和成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利弊”,不管“对错”了。

就像钟老师对颜子悠已经算得上课堂暴力了,田雨岚虽然心疼到独自掉泪也依然想把钟老师挽留下来。

成绩提高了才是实打实的,一些批评算什么?

这就是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孩子身心受到的伤害不会体现在当下的成绩里,而是会体现在父母看不到的被窝里、角落里,存在于孩子的一生中,去慢慢消化和疗愈。

小舍得VS大焦虑:三大扎心真相告诉你,生活比电视剧更鸡血

(三)“鸡娃教育”和“快乐教育”都是一种心态,方向不同而已

无论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基于鸡娃教育,还是基于快乐教育,都不过是父母的一种教育心态,只不过方向不同,程度不同罢了。

(1)鸡娃父母

“鸡娃父母”更看重孩子考到了第几名、考上了什么学校、达到了什么层次,这对他们来说是第一重要的。至于孩子的快乐与否、兴趣特长,都是其次的。

他们选择这条路,并带领或强迫孩子走这条路,确实是为了孩子好,同时还有可能是为了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变得非常优秀,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或叛逆或抑郁。无论出现什么结果,父母都要接受,毕竟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

(2)快乐父母

主张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看重孩子的自由。在他们心中,成绩是次要的,孩子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可是“快乐教育”的本质很多人并不清楚,以为就是让孩子快乐玩耍就行了。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孩子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发展出健康的自我,同时对学习发自内心感兴趣,成为了快乐的优秀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太放松了,学习成绩落后,兴趣特长不突出,安于现状,一事无成。

同样,无论什么结果,我们都要接受。这是我们和孩子共同走出来的一条路,孩子发展成什么样子,谁都有责任。

(3)在“鸡娃”与“快乐”之间不断徘徊的父母

在所有父母中,最痛苦的莫过于这类父母了。

因为,当一个人思想不坚定、左右摇摆的时候,最容易陷入纠结、焦虑、自我怀疑和无限的沮丧当中。

坚定“鸡娃”的父母,会努力带着孩子往前冲;坚定“快乐”的父母,会用心带着孩子好好玩。可是,这一类父母不同,当孩子埋头题海的时候,他们心疼孩子太累,没有放松的时间;当孩子使劲玩的时候,他们又焦虑孩子成绩提不上去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

这三类父母,你在其中吗?

你是哪一种?

电视剧来源于生活,却不一定高于生活。有的时候,生活比电视剧还鸡血、还狗血。

看着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才是我们最应该采取的态度。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皓月   焦虑   利弊   英语   对错   名额   特长   真相   公平   父母   成绩   电视剧   优秀   老师   孩子   快乐   城市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