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遇到过很多家长,看到过很多焦虑。发现了一个现象:

除了这两种父母之外,其他父母相对淡定一些。

比如:《小舍得》中的高材生南俪,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的孩子不能比别人差!就是半夜我不睡觉,牙咬碎了我也咽不下这口气!”

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可是最终呢?

“鸡娃”了半天,依然以回归初始状态收场。

夏欢欢又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了。不去上辅导班,可以唱歌、当主持人了。折腾了一圈,给自己和孩子累个半死,依然回到了初始状态。

北大教授丁延庆眼看着女儿在学渣的路上越跑越偏,无奈地说“这是天道”

最近,丁延庆的一段视频火了,作为学霸的他吐槽着学渣的女儿,告诉大家这是“天道”,除了接纳,别无他法。

丁延庆,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进入哥大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他的妻子,也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老天却不按常理出牌。他们的女儿似乎完美避开了他们夫妻俩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丁教授也走过一段“鸡娃”家长的路,拖着孩子学习,给孩子打气,想要孩子逆天改命,甚至焦虑到晚上睡不好觉的程度。可是,最终他不得不认命

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再到心如止水,这是丁延庆走过的心路历程。

他说:“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是这样。”

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连学霸父母都无奈认命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很多人看到这个视频,会放松很多。连教育学博士对自己的孩子都束手无策,我们作为普通父母,做不到也是正常的吧?

如果只是放松,还好。但是,千万不要送过头了,变成了“不作为”。

(1)此“认命”非彼“认命”

丁延庆的认命,是说他接纳了孩子智商的普通,不要奢望孩子像他一样成为高材生或者学霸。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对女儿的教育和引导会因此终止。

丁教授的认命,只是接纳了客观事实,而非放弃主观努力。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不要因为他的“认命”,就对自家孩子放弃教育和引导,放任孩子自生自灭。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作为对比:

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对孩子合理的引导与教育,孩子有可能真的荒废了一生。

所以,不要片面理解丁教授的话,更不要盲目效仿。毕竟,谁也不能代替你的孩子过人生。

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2)有人说,养孩子就像种植物,收成好坏要看“种子”质量如何。

这句话有道理,但不准确。

一个先天质量不足的种子,想要根正苗红结出硕果确实很难。毕竟,有些硬件的不足,是难以用软件补足的。但是,如果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细心呵护,它也许能长得茁壮一些,结的果子多一些。

同理,一个先天质量特别好的种子,很容易果实累累。但是,若是遭遇了天灾人祸,冰雹狂风,也有可能颗粒无收。

“种子”的质量固然重要,但这不是我们放弃后天“浇水施肥”的理由。

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3)接纳“种子”的客观质量,然后,用心栽培

丁延庆教授说,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接受,对谁都好。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某个方面有天赋,我们一定要珍视,帮孩子将其发展起来,成为自己的专长。

如果我们的孩子很普通,各方面都没有出色的地方,我们也要学会接纳。接纳这个客观事实,然后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用心栽培孩子,在现有的情况下成长得好一些。

比如:一个果园中,特别优秀的果树能结出1000颗果子,普通的果树只能结出三五百颗,差一些的甚至只能结出几十颗。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那颗果树大概能结出多少颗果子,然后建立合理的期望与目标,并努力实现它。

假设:如果我们的果树只能结出300颗果子

(1)过度教育

我们整天给它施肥除草,不管它能不能吸收,不断地揠苗助长,同时对它说:“你必须结出1000颗果子,否则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这样合理吗?

这不但会让孩子十分沮丧自卑,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自暴自弃,最后连300颗都结不出来。

当然,这其中肯定有一小撮心志特别坚强的,受得住这样的压力,不断地努力生长,最终结出了500颗果子。

所以,如果我们采用的是“鸡娃”教育,我们就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能承受得住,我们可以继续;孩子一旦出现崩溃或抑郁的趋势,我们一定要及时调整教育力度。

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2)放任教育

如果我们发现它不是优秀果树,就失望了。心想着反正也成不了材,然后就听之任之,不按时修剪枝叶,不给它浇水施肥,甚至在一旁冷嘲热讽:“就你这个质量,能结出什么果子?太差劲了!真丢人……”

这样合理吗?

这样,大概率你连300颗果子都收获不到。

这样的父母,完全失去了教育引导的作用,没有履行父母的职责。而且,还会让孩子受到双重伤害。

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来疗愈。

(3)适度教育

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果树只能结出300颗果子后,要正视这个客观事实,不失望不放弃。带着关爱的目光,认真修剪,按时浇水施肥,让它尽可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不奢望它结出1000颗果子,但也不要看不起300颗果子。无论最终结出多少,我们都陪伴着它,尊重着它,欣赏着它。

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心态和状态。

你觉得呢?

北大教授都承认天道,接纳孩子的普通了,我们还在挣扎什么?

结束语

孩子是个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张试卷,我们没有办法对孩子的发展给出一个估测的分数。

上面举的例子只是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教育的方式和力度,并非要给孩子一个量化的标准。

每个人都是在发展中的,我们不知道哪一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成长。

无论孩子天赋如何、个性如何,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客观事实,不诋毁不否定,多鼓励多认可。

即使孩子只是个普通人,也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欣赏。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共同成为更好的人。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皓月长歌正面管教,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天道   皓月   北大   教授   孩子   高材生   果树   果子   种子   客观   事实   女儿   父母   优秀   质量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