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1950年底,一位76岁的老人,揣着一封信来到了湘潭县政府。见到工作人员后,他小心翼翼地把信递了过去,并说道:“这是毛主席写给我的信,他能替我证明,我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为革命牺牲。”接待人员接过信,发现里面是这样写的: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1950年,毛泽东给李潄清的来信,证明子孙三人为革命牺牲

漱清先生:李耿侯、李贡侯、李德深三人为革命牺牲,均应发给光荣纪念证件,请持此往湘潭县府洽办为荷/毛泽东/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从这封信能够看出来,这位76岁的老人叫李漱清。另外,信中所说的李耿侯和李贡侯是他儿子,李德深又是李耿侯的儿子,也是李漱清的孙子。而李漱清是谁呢?他是毛泽东的老师,在他的引导下,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都追随毛泽东参加了革命。未曾想,几个孩子都牺牲了。

从湘潭县政府出来时,李漱清手里面多了三张纸。在他人手中,也许这三张“纸”轻如蝉翼,可在他这里面却重若千钧。等了一年多,李潄清终于给儿子、孙子正了名。想到这里,李漱清的视线开始模糊,记忆也飞向了40多年前……

“顺生大哥,你怎么不让润之继续读书呢?他有志向,也会读书,还是让他进学堂继续深造得好。”一间不大的堂屋内,坐着四个大人,站着一个小孩,说这句话的人正是李潄清。他前几天听人说,毛顺生准备把儿子毛泽东送到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听到消息后,李漱清立刻跑来给毛泽东求情。

此时,毛泽东已经辍学在家两年。几年前,毛泽东先后在韶山的7处私塾内,读了6年书。1907年时,毛顺生要求毛泽东辍学回家,帮他处理农事和生意。虽然离开了学堂,可毛泽东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的机会。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这期间,认识了刚刚从外面回韶山的李潄清。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1919年,毛泽东与父亲、大伯和毛泽覃在长沙

1874年出生的李漱清,曾前往湘潭和长沙等地求学,接触了维新思想。回韶山后,准备筹办洋学堂。因接触过新思想,李漱清的很多观念都不被韶山人所接受。比如,李漱清反对佛教,要求去除神佛,劝韶山乡亲把庙宇改成学堂。因为这些主张,李漱清被称作是“激进派”教师。可在毛泽东眼里,他敬佩李漱清,也赞成他的主张。

辍学那几年,毛泽东白天在田间工作,到了晚上便抱着书,跑到两公里外的李家屋场去请教李漱清。面对毛泽东的到来,李漱清很高兴。他没想到,韶山冲这样的山坳里面,竟然能有如此进步思想的年轻人。所以,李漱清经常给毛泽东推荐各种进步书籍。如《日知录》、《盛世危言》和《论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等。

有一次,毛泽东又来找李漱清:“先生,我读了《盛世危言》和《日知录》后,深感自己学问浅薄,想继续读书,趁年轻学好本领,将来为国立功,为民造福。”李漱清非常惊讶,他很难想象,一个15岁的“孩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听罢,李漱清点头说道:“你现在正当风华之年,前程远大,要征求外出求学,争取继续深造。”

才过几天,李漱清便从邻居那里听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想要把毛泽东送到湘潭米店当学徒。为了这事,李漱清没少往毛泽东家跑。劝了几次,都没说动毛顺生。直到后来,李漱清又不辞辛劳地找到毛泽东私塾内的另外两位老师毛宇居和毛麓钟,共同为毛泽东说情。

这也就有了刚才的画面,毛顺生、李漱清、毛宇居和毛麓钟围坐在一起,旁边站着毛泽东。尽管毛顺生有固执的一面,可总要照顾乡里乡亲们的面子。更何况,李漱清为了这件事跑了这么多趟,似乎可以说明,毛泽东确实应该外出求学、读书。最后,毛顺生终于答应了下来。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1950年,左一张有成,左二毛宇居,右一文梅清和毛泽东在中南海

如果没有李漱清,毛泽东是不是就要去湘潭米店当学徒了?不可知之事,谁也说不准。但是,这件事也足以见得李漱清对毛泽东的影响之大。后来再见面时,毛泽东对李漱清说:“我小时候受到您许多教诲,您还是我的民主思想的启蒙老师呀!”当然,这都是后话。

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了,此时正值国共合作期间。回韶山前,毛泽东在上海执行部担任组织部秘书和秘书处文书科主任。工作期间,毛泽东时常遭受国民党右派的排挤和打压。1924年年底,毛泽东以“养病”为由返回韶山,实则深入群众,领导和开展农民运动。

此时,李漱清仍在韶山李氏族校内教书。他听说毛泽东回来后,立刻找到毛泽东,询问近年来的经历,和回韶山后的打算。当他听说毛泽东准备在韶山组织农民运动时,便推荐了儿子李耿侯。他是李漱清的大儿子,在外面读完初中后,去了一家纺织厂当工人,后来又在税务局打了几年工。因不满税务局压榨百姓的作为便回到韶山,同父亲李漱清在李氏族校教书。

随后,毛泽东又发展了毛新梅、庞叔侃、钟志申等人参加革命,并在韶山成立了中共韶山支部。自此,韶山有了革命的火种。此时,已经是1925年的6月份。两个月后,时年8月28日,正在开会的毛泽东,突然收到一封快马送来的信。写信人是湘潭县议员、开明绅士郭麓宾,只见里面写道:

“润之兄,军阀赵恒惕得土豪成胥生的密告,今日已电示县团防总局,即日派快兵前去捉你。望接信后,火速转移。”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毛泽东旧居的阁楼,1925年,就在这里成立了韶山特别支部

显然,韶山不适合再待下去了。临走时,毛泽东的内心和来时完全不一样。多年后,毛泽东回顾这段历程时说:“那年冬天我回到湖南去休养,我在上海生了病,但是在湖南期间,我组织了本省伟大的农民运动的核心。”显而易见,毛泽东说的核心便是在韶山的农民运动。

1925年9月,毛泽东从韶山经转长沙来到了广州。两个月前,这里刚刚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在这里,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代理宣传部长,负责主编《政治周报》。这时,他又想到了韶山的那位老师李漱清。于是,毛泽东又去书一封,邀请老师前往广州协助办报。

那年,李漱清已经51岁。然而,对于年过半百的李潄清来说,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未加思索便欣然应邀,不远千里来到广州,竭尽全力地帮助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面对老师的鼎力帮助,毛泽东也是感动万分。

1925年至1927年间,李漱清多次写信回家,督促儿孙参加革命。在他的督促下,儿子李贡侯、李亮侯和李介侯和孙子李德深相继参加革命。革命总有牺牲。1925年,李漱清支持大儿子李耿侯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时,也许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谁能料到,牺牲来得太快。

1928年,李漱清的长子李耿侯,在湘南地区作战时牺牲。1928年,李耿侯长子,李漱清孙子李德深跟随红军大队行动,在湖南耒阳作战时牺牲。1929年,李漱清的次子李贡侯跟随红军大队行动,在江西崇义作战时牺牲。

而几个孩子牺牲一事,李潄清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原来,1927年,毛泽东离开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李漱清也跟着来到了长沙。在毛泽东的举荐下,李漱清在湖南省政府工作。随着马日事变得到来,形势急转直下,李漱清被迫回到韶山,继续在李氏族校内担任小学教员。从此,李漱清不仅与毛泽东失联,还没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的消息。直到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夕。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毛泽东堂弟毛泽连在接受采访

时年8月,湘潭、长沙等地相继解放。第4野战军46军138师的战士,奉师长的命令,来韶山寻找毛泽东的家属。直到这时,李漱清才了解到,毛泽东要成功了,马上就要实现他当年立下的“为国立功,为民造福”的愿想。然而,李漱清只是毛泽东的老师,还算不上是家属。8月这次,只有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和表弟李轲去了北京。

当不少韶山人都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毛泽东时,李漱清却在担心另外一件事,大儿子李耿侯在哪?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其实,这个时候的李漱清,内心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他让五子李介侯写信给毛泽东,询问大哥李耿侯的下落。没多久,毛泽东回信了:

介侯先生:惠书敬悉,深感厚意。耿侯兄自一九二八年在湘赣边界之宁冈县见过一面,随即率队返湘南以后,未再见过。传闻殉难,似乎可信,实则无从查问了。尊翁健存,可为庆贺,尚祈转致问候之意。率复,顺祝,健进/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后,李漱清这才知道大儿子早已罹难,老人家实在是悲怆万分。李漱清一生育有七子三女,四个儿子李耿侯、李贡侯、李亮侯和李介侯,孙子李德深都在他的支持下参加了革命。李耿侯、李贡侯和李德深更是为革命牺牲。这对于75岁的李漱清来说,还有比这更悲痛的事情吗?

但是,几个孩子牺牲是在20多年前。当时的资料本就不完善,再加上丢得丢,毁得毁,无人能为他证明几个孩子都是烈士的事情。为了给儿孙“正名”,李漱清又让李介侯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询问了几人的事情。没多久,毛泽东的回信来了,里面是这样说的:

漱清先生:李耿侯、李贡侯、李德深中三人为革命牺牲,均应发给光荣纪念证件,请持此往湘潭县府洽办为荷。毛泽东/一九五〇年十一月十二日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1949年,毛泽东写给李潄清儿子李介侯的信

收到这封信的李漱清激动万分,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封信交给湘潭县政府,请求县政府给他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认定烈士。看了毛泽东的来信后,湘潭县政府给他发了三张烈士证明书,以及抚恤金。

拿着这三张证明,不知道李漱清有没有想起当年和毛泽东夜谈进步书籍一事;当年为毛泽东上学奔走一事;当年在广州帮助毛泽东办报一事。可有一点是肯定的,李漱清希望见到毛泽东。为此,李漱清接连写了好几封信。

很快,机会来了。1952年,毛泽东在给老师毛宇居写信时说:

为了解乡间情况,拟待秋收以后,邀李漱清、邹普勋二位来京一游,请你征求他们二人意见告我为盼。

建国初期,李漱清是少有的,被毛泽东主动邀请来京的人。而且,从这封信里面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毛泽东对李漱清的关心。1952年写信时,李漱清已经78岁。所以,毛泽东才在信里面说“征求他们二人的意见”。

这么好的机会,李漱清当然不愿错过。别看他已经78岁了,可身体还算是硬朗。但是,毛泽东并不放心,又写了另外一封信:

宇居兄:来信收到。李漱清老先生及邹普勋兄曾表示,希望来京一游。我认为可以同意,借此了解乡间情况。但请你向他们二位说清楚:(一)须他们自己下决心,出远门难免有风险 ;(二)到京住一至两个月即还回家乡。如果他们同意这两点,则可以于阳历九月间动身北来。到长沙湖南省委统战线部刘道衡部长处接治,领取来京路费,办理乘车事宜。介绍信一件,请予转致李、邹二位。其余要来京者,今年不便招待。候近安/毛泽东/一九五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1952年,毛泽东和左一邹普勋、左二李潄清、右一罗元鲲、右二张干的合影

根据这封信来看,毛泽东为李漱清考虑地多么周到。首先,希望李漱清做好出远门的心理准备。其次,告诉他们此次来京的时间,提前做好打算。再者,还解决了车费问题。最为重要的是,毛泽东要求他们在9月动身,实则是想让他们参加当年的国庆大典。

9月18日,李漱清在赴京途中路过武昌,遇到了同样去北京的、毛泽东的另外两位老师罗元鲲和张干。来到北京后,四人被安排在北京远东饭店,住头等房间,吃小锅小灶。9月26号中午,毛泽东邀请李漱清4人前往中南海就餐。师友重逢,惊喜交集。尤其是李漱清,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一别几十年,今天还能见到啊!”

多年未见,李漱清难免有些紧张。脸胀得通红,却说不出话来。毛泽东看后立刻招呼道:“大家都是熟人,随便一点。”李漱清坐下后,长舒一口气说道:“见了皇帝老子,我心里慌!”毛泽东听后,大手一挥:“现在哪还有皇帝,皇帝老子也是人嘛!”毛泽东的话缓和了紧张的气氛,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聊天中,毛泽东说:“我小时候受到您许多教诲,您还是我的民主思想的启蒙老师!”这句话足以见到,李漱清对毛泽东的影响之大。吃饭时,毛泽东还对李漱清说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颗‘寸草心’,很难报答老师的‘三春晖’”!饭后,毛泽东带着4位老师游览了中南海,还看了电影。

10月1号,国庆观礼那天,李漱清被安排到了东二台。当时,东二台上可都是外宾和民族代表。那一天,李漱清在典礼上看到了声势浩大的人潮花海,又看了各式各样的文艺演出。面对这样的画面,不知道李漱清有没有想告诉牺牲的儿子和孙子,你们希望建设的国家,我替你们看到了。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李潄清(中间坐着的老人)与李介侯夫妇(中立两人)以及部分亲属的合影

李漱清前后在北京待了48天,多次受到毛泽东的热情招待,更是5次找毛泽东要签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李漱清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想玩的也都玩了。但是,他还有一件事情没做。那一天,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张便条,托秘书带去:“主席,余年八十,欲试航空,不知可否?请主席批准!”

看了字条后,毛泽东立刻找来秘书:“我的老师还没坐过飞机,让他们坐飞机到长城上转一转吧。”就这样,李漱清等人和同样在京的徐特立、王季范等湘中老友,乘坐飞机观赏了北京城。后来,在毛泽东的众多亲友中,也只答应过李漱清乘坐飞机的请求。毛泽东的表兄文涧泉来北京时,也提出说坐一次飞机。结果被毛泽东直言拒绝。

11月8号,李漱清离开北京前一天,毛泽东再次邀请4人前往家中吃饭。饭后,毛泽东分别给每位老师送了一套制服,一件呢子大衣,一百块钱,另外每人一本毛泽东亲笔签名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天,李漱清几人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带着毛泽东对韶山亲友的嘱托,离开了北京。回去后,毛泽东又给李漱清写了一封信:

漱清先生:来信久已收到,甚谢。乡间情形,便时尚希告我一二。并望保重身体。此复。毛泽东/一九五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1950年,76岁老人找到县政府:毛泽东来信,我两子一孙皆为烈士

图: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韶山和乡亲们的合影。此时,李潄清已经去世

后来,毛泽东还想再邀请李漱清来北京一趟。终究因为李漱清年龄大,体弱多病未能去成。1957年2月,李漱清在韶山冲病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5

标签:县政府   韶山   湘潭   孙子   米店   大儿子   长沙   湖南   广州   烈士   北京   学堂   来信   牺牲   儿子   老人   两个   老师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