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孩童如何成为孔子师?被尊为“圣公”,民间信奉为“小儿神”

《三字经》有句话叫“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就是孔子,项橐就是本文要说的主人公。《战国策》里都提到“项槖七歳而为孔子师”。虽然他7岁为孔子师,但据说其10岁就死了。因此后世尊称为“圣公”。同时在民间认定信奉他为“小儿神”,并立祠祭拜。那么让人好奇的是,他与孔子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七岁孩童如何成为孔子师?被尊为“圣公”,民间信奉为“小儿神”

相关图片


有据可查的古书记载,《淮南子》里提到“孔子有以听其言也”。意思就是孔子听了他的话而理解了某些道理。汉代《论衡》一书说:夫项橐年七岁教孔子。案七岁未入小学而教孔子,性自知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学而知之,其次也。”夫言生而知之,不言学问,谓若项托之类也。是说孔子提出的“生下来就知道某些道理,是大智慧的学问;通过学习才知道的学问,远不如这个”。在《文选》相关的注释中有提到这件事,孔子问项橐曰:“居何在?”曰:“万流屋是也”。注曰:“言与万物同流”。

七岁孩童如何成为孔子师?被尊为“圣公”,民间信奉为“小儿神”

孔子师项橐


项橐,春秋时期莒国(今山东日照)的一位神童,《史记·孔子世家》载“达巷党人童子”。至今当地有“圣公山”。这个“达巷党”,是当年孔子任中都宰,往来休息停顿的地方。当时七岁的项橐,在地上画了座城,使得“绕城而过”,不能踏城直进,加之其能言善辩,令孔子非常佩服,遂谦逊的拜其为师。这就是“七岁为孔子师”的故事源头。

七岁孩童如何成为孔子师?被尊为“圣公”,民间信奉为“小儿神”

项橐雕像


据说孔子与交往中,二人在冬天看到树木叶子都凋落了,只有松柏二树枝茂青翠,就问孔子是为何,孔子认为“松柏是实心树,所以耐得严寒”。但项橐却说“竹子的心是虚得,为何也能耐住严寒?”。孔子略思片刻,认为人应该学“松柏品质,竹子虚心”。二人路过护城河,看到有鹅在引吭高歌,项橐又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何这么响亮?”,孔子说“因为鹅的脖子长”。这时项橐又反驳道“蛤蟆的脖子长吗?叫声仍然不弱于鹅”,一时孔子语塞,其聪明才智与逻辑思维强大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孔子   淮南子   史记   生而知之   听其言   日照   论衡   引吭高歌   松柏   严寒   竹子   孩童   小儿   叫声   学问   脖子   道理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