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互联网+大数据,仪器智能化才是硬道理。

近日著名仪器品牌福禄克发布征集,“新一代万用表,你来设计”。作为电力工作者,使用各种各样的仪器,其中万用表是必备的仪器之一。智能采集,综合分析我觉得才是便携测量仪器的发展方式。

万用表+互联网+大数据,仪器智能化才是硬道理。


万用表是数据采集的开始

日常生产环境中或者维修环境中,都可能使用万用表作为测量电流、电压等参数的便携仪器。然而它仅仅做的只是接触式数字采集。采集之后,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数据是否合理。按照相应的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电路中所存在的方法。遇到重复性劳动,或者比较多的数据,我们一边测量一边用笔记录数据。既辛苦效率又低。

如果可能的话,让万用表成为数据采集的一个工具,真正的分析通过联网,结合自用户自建的数据,或者参照国标、行业标准提供的数值来进行智能判断,并且迅速的反映给用户,变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在测量测量固定配置的电流、电压。多次返回数据后,可以直接判断是否正常,那我们不用紧盯着微小的屏幕来判断。

万用表+互联网+大数据,仪器智能化才是硬道理。


智能分析创造生产力

万用表,作为接触式便携仪器,目前来说只是采集的数据类型是“万用”,而真正分析这些数字需要极高的经验和专业素养。如果除了采集之外可以提供大数据分析,不但给重复的数据测量减轻工作量,会让数值判断变得更加准确可靠。配合数据传输,将测量数据上传至开放型的软件系统。让数据采集,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变得简单易行。

然而很遗憾,万用表现在仅仅作为经济型便携测量仪表。连经久耐用的电池都还没有普及。更别谈智能的提示用户数据是否正常。在一些特定场景需要的是简单易用,但是在多次使用环境中,如果能只能重复分析数据,那将变得贡献巨大。

举一个例子,我们需要批量测量某电子元器件的阻值,如果用户可以提前通过软件系统,预先设置符合要求的参数,当接触测量时,以其可以直接判断元器件阻值是否合格。这将把重复的劳动变得异常简单。

万用表+互联网+大数据,仪器智能化才是硬道理。


给仪表仪器增加一个联网模块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后台数据的分析却是需要广大用户一起来贡献的,这不是一个厂家一定能解决的,如果能把这个系统开放性解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使用比较智能的万用表。

互联网、大数据请给仪表一点力

在很多使用场景中,我们的便携式仪器都只是一个传感器或者说采集器。当我们做好防护措施去使用这些仪器的时候,判断是必不可少的,可能因为某种差别,我们错误的分析了一些数据。如果能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对我们所测量的数据进行纠偏、分析、容错等处理,这智能的反馈给我们。那么这样的仪器必将是革命性的。

如果我们把万用表设计成为一个便携性的数据采集工具。哪怕只是智能记录表单,给我们担任作业解放了一次双手。面对许多的互联网加产品,我想说:行业数据加采集终端的联网将带来仪表仪器的新蓝海。

结语

万用表只是一个简单的采集工具,但是它的未来也许就是智能联网,智能判断,用户自定义等等。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却需要客户厂家技术的不断革新。技术上其实不能实现,难的是生产厂商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环境,使用场景,针对这些场景提出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有句话说,“客户购买仪器要求的只是一个数据”,所以让互联网大数据为仪表仪器添砖加瓦,再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万用表   仪器   阻值   数据   简单易行   网大   数值   测量   场景   简单   环境   智能   工具   用户   仪表仪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