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逐步落实双减政策,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近日,凡是涉及义务教育的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家长,对“双减”政策不会不熟悉。

“双减”减什么?

简单说来,双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不仅成了热词,双减工作也成了一些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首要工程”。
8月30日,为使双减政策在学校落到实处,教育部又对义务教育学校作出了一些明确规定,其主要内容有:

1、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要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课标超教学进度命题。
2、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3、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并以适当方式告知家长和学生,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双减政策下,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减轻了吗?孩子作业少了,空闲时间多了,该干什么?没有学科内的辅导班,孩子成绩又搞不上去怎么办?

这些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家长们又该怎样应对?

学校逐步落实双减政策,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家庭教育

1、双减政策提升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

以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课余假期送到辅导班,自己忙自己的,有条不紊。家长多花些钱,但省心。孩子放假和开学,很多家长就拍视频,用神兽下山、神兽归山来表达自己两种不同的心情,完全把自己当做局外人,这是把孩子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的典型例子。
这些认识和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我总觉得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家庭是教育的主要场所。虽然学校不会把教育和教学分开,教师也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事实是,一个班主任和几个课任老师要管理一个班级的孩子,与一个家庭一双父母只管理一两个孩子,两相比较,哪个更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家长也不要把家庭教育看成是给孩子做课程辅导,帮孩子做题。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孩子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可以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

有一种说法不无道理:学习主要靠孩子自己,老师和家长都替代不了,孩子自身责任最大,占50%;家庭影响力占30%;学校和老师即使做得十分完美,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只占20%。
《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也反映家长教育孩子比老师教育更重要。
今后,家长能尽快转变认识,提升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能力,才能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学校逐步落实双减政策,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家庭教育

2、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哪些好处

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和过度投入的经济负担,这些好处显而易见,自不必说。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时间、训练考试的次数都比以前减少了,成绩肯定不如以前了。

这不是绝对的。

教育方式改变了,评价体系也会随之改变。

以前孩子的学习,特别是在一些线上线下的培训机构,就是花钱去刷题,强化训练。不注重学习习惯和思维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在今后的考试中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

举个例子,今年安徽中考的物理试题,与前几年相比,变化就非常明显。前几年的压轴题都是有关“电表内阻、浮力综合”。今年的试题一改以往,两种题型都没有出现。考的电学计算题难度不大,而力学考杠杆的题型,要求就比较高。需要先构建出杠杆模型,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这种学习能力的考查题,在试卷中多处出现。这也预示着未来考试的命题方向。

想想这一届学生中考前的训练,一模二模、颜色试卷、最后一卷,还有家长花钱挖门路托关系搞来的各种所谓的“密卷”,哪一张试卷都是大同小异的题型。被动地重复式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固定了。在考场上,面对考题,震惊了、蒙圈了。反思下来,全做无用功,可以说是劳命伤财。

这种僵化、低效的育人方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双减政策的实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能使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一改以往同质化的育人方式,使教育的育人功能回归本质,有利于国家对多方面人才的培养。

今年的两会上,两会代表唐校长有句名言: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今后,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主动学习,提升学业水平的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才是双减政策下的最大受益者。

学校逐步落实双减政策,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家庭教育

3.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减轻孩子和家长的压力吗

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切实地“减负”,这并不是说,双减政策能使孩子和家长压力减轻了,
首先,升学考试的压力客观存在,不能避免。只有半数上高中的淘汰率,与目前社会上的就业看学历之间的矛盾,让很多家长压力很大。

其次,育人方式的改变,对孩子的素养和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了,通过有效学习,提升素养,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才能在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

再次,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培养模式。孩子的培养模式多样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别人家有成功经验,不管是否合适就照搬照套,最终结果如何,成败与否,家长都默认了。
有这样一个例子,父母都是国内顶尖学府的高材生,而且父亲是该大学的教授,他们的女儿却成绩平平。这位教授父亲千方百计地努力后,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女儿平庸的现实,父亲想让女儿逆天改命,女儿教父亲学会认命。

当然认命并不是躺平,而是摒弃原来不适合的路。持平常心态,重新开始,找出能使孩子自身获得不断发展的路。
今后,家长能帮助孩子找到适合孩子自身不断发展的路,才会变压力为动力,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家长   政策   学校   作业   题型   义务教育   家庭教育   负担   压力   老师   方式   孩子   家庭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