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量子诺贝尔”在华举行,潘建伟获奖100万,杨振宁发来贺电

首届“量子诺贝尔”在华举行,潘建伟获奖100万,杨振宁发来贺电

首届“墨子量子奖”得主

量子科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问,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其作用不可小视。随着“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到来,如何把握量子领域的前沿也是众多科学家们奋斗的方向,而为了表彰这些在量子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一场量子盛会也在中国开幕。

据媒体报道,9月18日下午,首届“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在安徽合肥举行,包括“中国量子力学之父”潘建伟院士、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在内的海内外12位在量子科学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获奖。为表彰这些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杰出贡献,每人奖励100万人民币与一块奖牌。

首届“量子诺贝尔”在华举行,潘建伟获奖100万,杨振宁发来贺电

“墨子量子奖”的奖牌

一个多世纪前,科学家们发现了量子。以量子为基础衍生出的量子科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并由此兴起了“第一次量子革命”。科学家们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而对各种量子原理的探究,也让人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们身边的世界。一个多世纪后,量子的研究不单单仅停留在理论范围内,如何将量子原理应用到实际中也成为科学家们新的任务,也由此而带来了“第二次量子革命”。

“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多了一个新兴的科技强国参与其中,这便是中国。量子的实际应用,包括“量子通信”、“量子密钥”、“量子雷达”等等,中国在其中获得了不小的成就。

在“量子通信”方面,潘建伟曾说“量子将能与我们日常的光纤网络融为一体,覆盖更广阔的范围,能全面提升信息安全”,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我国发射成功,而“墨子号”的任务就是在真空中实现量子的稳定传播,为接下来的量子领域的科学研究打好了实践基础,“墨子号”卫星也是“墨子量子奖”名字的由来。

首届“量子诺贝尔”在华举行,潘建伟获奖100万,杨振宁发来贺电

首届“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

为何量子通信的安全性能会更高呢?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总是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因此会存在信息泄密的风险。而量子因为其测不准的基本原理,因为绝对的随机性,任何窃取者在偷看光子束时都会更动到它,而被发送者或接收者察觉,这也就是“量子加密”,发送的量子加密信息就是“量子密钥”。

不过“量子密钥”需要解决远距离发送的问题,在潘建伟团队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300公里真实环境光纤中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并且验证了700公里以上光纤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的可行性,为实现新一代远距离城际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奠定基础。

此外,量子中的单光子还可以进行探测,比起传统雷达的“被动”侦查,量子雷达很难被“屏蔽”。目前中国的单光子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很高,达到了90%,而且这项技术也被认为可能会用在中国的新一代战斗机歼-20上,让歼-20能准确捕捉其他隐形战机。

首届“量子诺贝尔”在华举行,潘建伟获奖100万,杨振宁发来贺电

​科学家杨振宁

因为在量子领域的一系列成就,中国才有资格举办堪称为“量子诺贝尔”的首届“墨子量子奖”,并且海内外众多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们也乐意予以支持。

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发来了视频贺电,祝贺了获得本届“墨子量子奖”的科学家们,并表示“到了21世纪的头20年,显而易见量子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将主宰21世纪。”(子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诺贝尔   量子   墨子   贺电   密钥   新一代   奖牌   得主   光纤   中国   科学家   领域   通信   基础   科学   世纪   潘建伟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