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中国航天“大总师”:核心技术买不来的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中国航天“大总师”:核心技术买不来的

北斗卫星导航示意图

根据最新主席令!北斗系统高级顾问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迈上快车道以来,北斗系统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在轨道上运行卫星已经达到了39颗,已经超越美国GPS在轨卫星数量。

而中国在拥有北斗卫星系统之后,美国将会逐渐丧失在全球利用GPS系统施加的深层次影响,中国北斗这张“天网”的成熟,更是让美军恨之入骨。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中国航天“大总师”:核心技术买不来的

孙家栋院士

而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

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数个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孙家栋则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

孙家栋院士用数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中国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中国航天“大总师”:核心技术买不来的

孙家栋院士

1967年,钱学森亲自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担任“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搞了9年导弹研究的他开始“转向”,由此开启为之一生的卫星事业。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孙家栋直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最大的感受是“扬眉吐气”。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挑起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很多人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的孙家栋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万一失败了,他辉煌的航天生涯就可能蒙上阴影。孙家栋还是那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中国航天“大总师”:核心技术买不来的

嫦娥一号发射

2007年,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在偷偷擦眼泪。

此后,我国的探月系列工程继续不断取得突破。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举国沸腾、世界瞩目。

而反观我们的邻居印度人,近期“月船2号”还只是实现了月球上的第一次“硬着陆”,印度的第一次探月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中国航天“大总师”:核心技术买不来的

​嫦娥四号

从孙家栋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航天精神。而正是无数个像孙家栋这样的国家功臣,用他们一辈子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外来专家可以依靠,没有任何外来现成的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奋发图强,自力更生。

今天,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科技工作者,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更多核心技术的话语权,才能从容应对外来军事势力的挑战。(浔阳江上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北斗   阳江   美国   嫦娥   功臣   月球   院士   背面   中国   航天   中国航天   我国   国家   工程   系统   技术   卫星   东方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