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取经是一场无用的行为?

在我读西游记的时候,发现西游记里很多人物或者地名跟水浒传的人物或者情节有关。


西天取经是一场无用的行为?

唯独吴用这个二当家的角色在西游记里很难找到与他相关的人物,我就觉得这有点不符合西游记的写作风格。


吴用怎么说都是梁山的二当家,在晁盖的梁山时代,他更是独揽大权,晁盖的权力都是放手给他的,就算是后期的梁山,卢俊义也只是名义上的老二,实权也不及吴用大。


吴用这么一个水浒传的重要人物,西游记怎么会没写到他呢?


这是不科学的啊,所以在我三番五次的努力下,还是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水浒传第14回》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这秀才乃是智多星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贯本乡人氏。


在以前的水浒故事中,吴用不叫“吴用” 他只叫吴加亮,表字吴学究,“吴用” 这个名字是施耐庵原创的。


中国的文字游戏中,有一种谐音的玩法,吴用谐音无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找找在西游记里哪个人是无用的,或者是做了无用的事情。


西天取经是一场无用的行为?


我们知道唐僧西天取经,不是他主动要去的,而是唐太宗要他去的。


唐太宗要他去的理由是:


《第12回》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第12回》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众官无不遵依。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原因是大唐的佛法是“小乘佛法” 不能超度亡魂。


只有“大乘佛法” 才可以超度亡魂。而“大乘佛法” 在西天佛祖那里,必须要一个善信的和尚去求来。唐太宗要“大乘佛法” 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来超度地府里的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等等冤魂。


因为唐僧取经之前,唐太宗魂游地府过的,这里面的故事就不多说了,详情看原著。


“大乘佛法三藏” 这个概念是观音第一个提出来的,而如来并没有说三藏经书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经”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超度亡魂,而唐僧会的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魂。

但是作者很快就自己打脸自己了。


《第12回》次早,那合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斋,管待长老,请开启念经。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蒭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儿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说好的「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魂呢?


在这里唐僧都还没走出大唐地界呢!唐僧就在大唐国界用“小乘佛法” 超度了刘伯钦的父亲亡魂。难道说作者这么快就忘了前面书中的设定?


唐僧就用自己会的“小乘佛法” 超度了亡魂,既然小乘佛法可以超度亡魂,那唐僧还有必要远赴西天求取大乘真经吗?也不知道唐僧这时会作何感想。


这个情节说明了小乘佛法就可以超度亡魂,那观音说了只有大乘佛法才可以超度亡魂的观点,就是“无用” 的啊。


那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经的行为也是无用啊。


只要明白了“大乘佛法”是“无用”的,那说明唐太宗要唐僧去做一件“无用”的大事啊。


还是老套路,注意!要切换水浒传剧情了。


《第14回》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吴用的好处: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

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

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

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吴用是一个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的人。


吴用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谋略敢欺诸葛亮” 诸葛亮可是帮刘备夺得三分之一的天下。

对比宋江的出场诗,吴用的志向比宋江高出十万八千里。


《第10回》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

正合《烂柯经》云: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之谓也。”


诗曰: 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对于围棋我也不懂,但是这里有句话:”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 这很符合吴用的野心。


博弈之道中使用的谋略常常用于类比争夺天下,越有志向的人,争夺的胜利成果就越大。


第五十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格言曰:

乾坤宏大,日月照鉴分明。

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

使心用幸,果报只在今生。

积善存仁,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万种强为,争奈随缘俭用。

心慈行孝,何须努力看经。

意恶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这首格言的出处是宋仁宗写的,「水浒传」引用在吴用身上。


《第11回》太宗既放宫女、出死囚已毕,又出御制榜文,遍传天下。榜曰: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

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

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

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

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

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西游记也引用了,引用在唐太宗身上,前面说了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经超度亡魂这是个无用的行为,谐音吴用。


水浒传把宋仁宗格言引用给吴用,西游记就把格言引用给唐太宗,这足以说明唐太宗身上有着吴用的影子。


太宗,戴宗。吴用还有个朋友叫戴宗,也太巧了。


唐太宗是李二,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了皇位,在卢俊义没上山之前,吴用在梁山也是二当家的,看他用计策安排人去江州的行为,就宋江就知道他也想当老大。


只是他没有李世民运气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西天   大乘   明唐   水浒传   梁山   西游记   唐僧   大唐   小乘   学究   亡魂   佛法   谋略   如来   格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