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震旦系建造特点

华北板块在震旦纪时主体部分为高出海面的古陆,而在东部的胶辽、徐淮沉积区却继续沉降接受沉积,晋南豫西地区亦有零星沉积。

辽东地区的东西向岫岩隆起分隔了北部的太子河—浑江海盆和南部的辽南海盆。

北部海盆震旦系称浑江群及其下的桥头组,桥头组为石英砂岩夹少量紫色页岩,厚达230m;

浑江群下部为万隆组,由灰岩、蠕虫灰岩、页岩、粉砂岩及粉砂质灰岩组成,厚623m,上部为八道江组由角砾状灰岩、叠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厚290m。

在辽南海盆地旅大、复州一带,震旦系有两套地层:

下部的革镇堡群为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页岩及石英砂岩、厚度可达3000m以上,同位素年龄为750Ma;

上部的金县群为石英砂岩、页岩、泥灰岩及少量灰岩,厚350m,同位素年龄为650Ma。

在徐淮沉积区的徐州、宿县及淮南一带,其沉积特点与胶辽区基本类同。鲁东的蓬莱群为石英岩、板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夹有大理岩,厚达4600m。

晋南、豫西一带震旦系发育不全,除在河南登封地区可见有震旦系下统外,一般多为震旦系上统上部的罗圈组冰碛层。

罗圈组在豫西、陕南、宁夏贺兰山区及甘肃龙首山都有分布,属于山岳冰川的产物,不整合于自太古宁至震旦系下统的不同地层之上,其上为下寒武统含磷地层所覆盖。罗圈组之上,下部为含砾的冰水泥砂沉积,上部为杂色的海相砂页岩,厚度不等。其时代有待进一步研究。

晋南、豫西区和胶辽、徐淮区在震旦纪时沉积特点差异较大,两者间可能为淮南四十里长山所分隔。

华北板块下古生界发育不全,只见寒武系及下奥陶统、中奥陶统(局部地区有出露),缺失上奥陶统及志留系。

震旦纪后板块整体上升遭受剥蚀,造成了寒武系与震旦系或中、上元古界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

早寒武世早期,华北板块整体高出海面,为古陆剥蚀区,而后开始下降,并且海侵范围逐渐扩大。

到早寒武世晚期,除鲁东、内蒙及鄂尔多斯的中北部仍为古陆外,大部分地区为海水浸没,由开始以含食盐假晶的紫色页岩为代表的干燥气候下的滨海沉积.逐渐过渡到中、晚寒武世的广阔浅海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寒武系的厚度在华北的不同地区是有所变化的,豫淮地区为1300m,贺兰山—六盘山区为1000m以上,鲁西地区为740m,辽东为640m。在山西地区,早寒武世中期的辛集组仅见于其南缘,馒头组、毛庄组以至上寒武统向北超覆。

说明了华北板块在寒武纪有些地区沉积较厚,另一些地区则表现出相对隆起的特点。

奥陶系发育不完整,下统发育齐全、岩相稳定,中统仅在太行山中、南段和山东保留有中奥陶统下部;上统仅见于宁夏固原和陕西陇县、耀县一带。

河北唐山一带的奥陶系层序清楚,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为主,生物化石丰富,厚约700m左右,各地的岩性大致相似,代表着稳定的浅海环境。

另一特点是在一些地区出现有含石膏、岩盐等沉积,如山西地区下奥陶统中赋存有巨大的石膏矿,说明出现了潮上蒸发环境。

板块西部贺兰山、平凉一带,奥陶系沉积特点与其它地区不同,下统有较多的碎屑岩,中统的下部以碎屑岩为主夹薄层灰岩,总厚可达l800m左右,表明此地具有沉降带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震旦   华北   泥灰岩   辽东   海盆   碎屑岩   板块   淮南   浑江   中统   罗圈   页岩   砂岩   地层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