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一)地震震中的线状分布

地震震中主要分布在现代板块边界上,特别是与汇聚板块边缘密切相关。古板块俯冲或碰撞带,尽管活动停止了,但毕竟还是一个古超壳深断裂带,不一定完全固化,仍可存在一定的地震活动。如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南段,就与扬子古板块的边缘相对应;藏南的东西向地震带就与雅鲁藏布江缝合线相对应。

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二)地磁极移动曲线

板块俯冲的过程,也是其上所驮的两个大陆相向移动、接近以至碰撞结合在一起的过程。在两个大陆碰撞之前,应具有不同的磁极移动曲线。碰撞对接之后,两个大陆块的磁极移动曲线也就互相接近或重合了。

因而古地磁极的测定,对于确定古板块相对运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据张正坤等(1982)的研究,华北与扬子古板块,在古生代晚期均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带,华北古板块位于赤道之北14°48′,扬子古扳块位于赤道之南2°24′,两者在二叠纪晚期纬度相差17°2′(即存在愈1000km宽的秦岭大洋)。

现在的华北与扬子两个陆块位于北纬37°48′和29°24′,纬度差8°24′。说明自二叠纪晚期以来,两者各自向北移动20°以上(约2500km)。在移动中,相互靠拢,并相对有l10°的旋转。

(三)古生物方面

无论海相或陆相生物的生态都和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若见有反常现象,就有可能是古板块活动造成的。

如现代北极圈内的新地岛有泥盆纪的生物礁,太梅尔半岛奥陶纪石灰岩和北地群岛志留纪石灰岩中均产珊瑚化石,显示出它们过去的生活环境(在赤道两侧30°内)与它们现在分布的环境(75°高纬度区)不相适应,其所以如此,是与大陆漂移有关的。

C—P生活在南半球寒带的舌羊齿植物群,现在却出现在北半球低纬度区的西藏等地,如此大规模的迁移,只能用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分裂,印度板块向北漂移来解释。

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例如哺乳类和爬行类,在两亿年前的南半球和北半球有着相似的种属,因为那时全球只有一个联合大陆。在中生代早期,南半球的哺乳类(袋鼠类)具有独特的发展,那是因为非洲、印度和澳洲开始分离了。但早三叠世以前的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并未完全分离,从而造成今天北半球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体系以不同方式传播,相同生态适应性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这种竞争引起了约有135中哺乳类绝灭。

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大陆破裂和集合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事件:A联合古陆,B联合古陆破裂产生前加里东(1)前阿巴拉契(2)前海西(3)前乌拉尔;(4)海洋;C.加里东-阿卡德造山带的缝合;D阿阿巴拉契和海西造山带缝合:E.乌拉尔的缝合-联合古陆的重新组合;F.特提斯海的张开;G.特提斯海关闭.大西洋重新张开,冈瓦纳古陆破裂;大陆:a.冈瓦纳古陆;b劳亚古陆;c.北美洲;d.南美洲;e.欧亚大陆;f.非洲;g.南极洲;h.印度;i.澳洲

(四)古气候方面

现代气候按地球纬度的分带性,也适合古气候的规律。若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遗迹和现代地球位置不相适应,说明该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并不处于现在位置,而是以后漂移来的。

例如晚古生代有一套寒冷的冈瓦纳系地层,石炭系中有大陆冰川的遗迹,现在却出现在热带地理区的印度。

又如非洲西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干燥酷热,位于热带,但1970年在该地区的奥陶纪的地层中发现了冰川遗迹。

这种矛盾现象,只能用当时位于南半球高度纬度地球区冈瓦纳大陆解体后向北漂移来解释。


古板块的地球物理学方面、古生物和古气候方面的研究

以上四个方面12条标志,是研究古板块的重要线索,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

不是在每个古板块边界上这几条标志都发育很好,或同时存在,才能确定古板块;也不能见到其中少数标志,就过早地下结论,这须根据实际资料,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才能获得正确的可靠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乌拉尔   欧亚大陆   加里   板块   气候   古生代   扬子   磁极   地球物理学   哺乳类   华北   古生物   南半球   纬度   印度   赤道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