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代板块构造轮廓及演化

板块构造体制产生的时代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黄汲清等(1988)在“新疆及邻区板块开合构造及手风琴式运动”一文中认为,新疆及邻区板块活动可追溯到中晚元古代。

杨巍然等(1991)在“中国板块构造概况”一文中认为,元古代板块构造也已产生是毫无疑问的。

本文从古生代开始论述中国板块构造轮廓及演化,并将前寒武系以及岩浆岩都作为基底处理。

李春昱(1980) :板块构造在前寒武纪,至少晚元古代也是存在的。而且在有些地区,特别是地台区,晚期前寒武纪与显生宙之间没有明显的构造变动。

对前寒武纪的板块构造活动也有所涉及。

按黄汲清的观点,将“地块”作为大陆板块的次级单元。如塔里木地块是现代欧亚板块的一部分。在地史上,有的地块曾以板块形式活动,则称“板块”,如早古生代塔里木板块。

论述古生代时期板块活动时,在中国境内划分出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塔里木板块等。至古生代末期这些板块相继碰撞、拼接成统一的整体,因此,在中新生代时,将它们作为地块看待。

中国大陆的核心组成有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个古老地块。古生代时它们是相对独立活动的板块。

华北板块于大约18.5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末克拉通化,形成陆壳板块,包括了阜平群变质杂岩、五台群和滹沱群的沉积变质岩层序。它们一般被认为是劳亚大陆的碎块。

扬子板块的基底为一套属于中上元古界的板溪群或昆阳群浅变质岩,于大约8.5亿年前的晚元古代末克拉通化,形成陆壳板块,公认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塔里木板块,最近在塔北隆起上的钻井证实,下古生界以下为中上元古界的浅变质岩。可以确认塔里木板块最后固结时期为扬子旋回末,与扬子板块一样,于8.5亿年前后硬化,形成陆壳板块,属冈瓦纳大陆在早古生代分离出来的块体。

古生代板块构造轮廓及演化

冈瓦纳大陆尚未固结硬化成整体的时候,劳亚大陆已出现了部分中、晚元古代相当蓟县系和长城系的地台型盖层或坳拉槽型的沉积层序,在华北板块上存在,却不见于塔里木板块和扬子板块。

晚元古代:诸陆块第一次形成一个古联合大陆;

古生代:这一古大陆开始解体离散,华北、塔里木和扬子三个块体分别从劳亚和冈瓦纳大陆中分解出来,而且彼此以海槽分隔。

在大陆解体中还产生一些条带状或块状小碎片,可称作块体,面积有限且镶嵌在活动带中,其上覆沉积岩具有海相台地型的沉积特征。同时,在拼合过程中又受相邻的深海槽沉积挤压的影响而严重变形,这种小陆块可看作是活动带的一部分。

属劳亚大陆碎块的华北陆块及属于冈瓦纳大陆碎块的扬子和塔里木陆块,在早古生代初分别从各自的大陆母体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被海水所淹没的板块;出现于早期的地中洋内,四周为深海槽所环绕。

板块上主要沉积台地型陆表海的浅水碳酸盐岩,海槽区则为边缘海至深海槽的浊积岩和海底火山碎屑岩。在板块之间的海槽内,发育有若干小片陆块和火山岛。

S3:区域性的大陆分解离散过程逐步转变成为聚敛拼合的阶段,使得陆块开始增生加大。

C2-P1: ①华北以北的蒙古-天山海槽体系关闭,因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而逆转成为褶皱山系,②继而秦岭海槽体系由于扬子、塔里木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碰撞而逆转成为山系,海水自东而西退出,③ 整个华北至新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陆块体,从二叠世或晚二叠世起,成为陆相沉积区。

扬子板块东南缘,从加里东旋回以来不断向东南增生,然而没有大型的碰撞作用造成区域性的分隔山系,所以仍受古特提斯海侵的影响。

晚古生代仍然是陆表海的沉积区。

中生代时,大陆外侧有更强烈的块体碰撞作用发生,形成区域性的褶皱山系使之与海洋分隔,才全面转变成陆相沉积区。

华北区中晚石炭世时的大范围海陆交替相沉积,以及扬子、华南区二叠纪中期的短暂区域性海退,可以看作是受海平面升降变迁的影响。

古生代晚期,中国大陆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构成欧亚板块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古生代   塔里木   陆相沉积   元古界   板块   扬子   山系   华北   块体   寒武纪   碎块   区域性   地块   轮廓   古代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