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对亚洲古板块进行划分中,中国大陆可划分为塔里木—中朝板块,华南及东南亚板块;

中国大陆北面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西南面是印度板块;东面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主要由两个因素控制和制约:

一、我国夹于印度板块和西伯利亚两大古板块之间,构成了古生代呈东西向延伸的相对活动地带,致使中国古生代造山褶皱带主要呈东西向延伸,形成了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奠定了现今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二、东临太平洋,中新生代以来,中国处于太平洋洋壳与陆壳交接与转化的地带。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地质构造发展中起着极为显著和特殊的作用。由于陆壳和洋壳的交接线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所以中国北北东向构造特别强烈,并与上述东西向构造成交叉的形式。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与古板块的划分:

古板块构造研究表明:以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组成中国板块构造的主体和基本格局。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地块或中间地块:

I塔里木一中朝地块 Ⅱ扬子地块

Ⅲ 印度地块(北缘) Ⅳ佳木斯中间地块 V柴达木中间地块 Ⅵ羌塘中间地块。

深断裂

⑴郯城—庐江深断裂 ⑵得尔布干断

⑶丽水—海丰深断裂 ⑷甘孜一理塘深断裂

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俯冲带和碰撞带;

①阿尔泰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②准葛尔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

③蔡伦山一贺根山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

④那丹哈达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⑤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⑥阴山—图们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⑦祁连山—秦岭早古生代板决俯冲带;

⑧青海—泰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⑨阿尔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或转换断层

⑩昆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11可可西里—金沙江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12藏北—滇西晚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13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新生代扳板块缝合线

14台湾新生代板块缝合线(或转换断层)

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的基底是由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其上广泛发育有寒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且具有稳定沉积的特征。

扬子板块的基底是由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晚元古代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

自显生宙以来,这些板块虽然屡被海水掩没,但从地壳结构来看,都属于大陆型地壳。

在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以及它们与相邻板块之间,古生代时都曾经被大洋型地壳的洋盆隔离。

后来由于板块运动的结果造成古洋壳沿其边缘向陆壳之下侧俯冲,致使洋陆交界附近的沉积物不断褶皱隆起,形成一系列向大洋方向迁移的不同时期的俯冲带,及其相应的造山带。

四个造山带:

1.天山—内蒙—兴安造山带

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成弧形向南突出。

古生代时属中亚—蒙古古大洋,据古地磁推测宽度曾经达到4000km以上。在其南北两缘的俯冲作用下逐渐退缩,至晚二叠世完全关闭,两板块相碰,形成晚古生代褶皱构造带。

2.昆仑一祁连一秦岭造山带

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西宽东窄。

在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是一个广阔的长条形的昆仑—祁连—秦岭古大洋,向西南达特提斯大洋北缘。

其洋壳向北俯冲的时间不一,中段祁连山于早古生代向北俯冲形成早古生代褶皱带,西段和东段主要在晚古生代向北俯冲形成晚古生代褶皱带。至中生代早期大洋才最后关闭,使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焊接。

3.青藏—川西—滇西造山带

占据昆仑—祁连—秦岭造山带以南,扬子板块以西的广大区域,是特提斯造山带的一部分。

早中生代后期,古陆分裂,特提斯大洋扩大。中生代晚期,特提斯大洋开始封闭,先后向北俯冲至昆仑—祁连构造带之下。到第三纪,特提斯大洋完全关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主体焊接,形成中生代和新生代造山带。

4.东南造山带

该带的西北侧与扬子板块相接,东侧属菲律宾大洋板块。

自古生代以来,古太平洋先后往西向大陆俯冲,大陆边缘不断向大洋方向增生、迁移,形成古生代以来的造山带。目前仍受菲律宾大洋板块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东西向   塔里木   祁连   秦岭   中国   古生代   扬子   缝合线   华北   中生代   大洋   印度   褶皱   地块   轮廓   板块   大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