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出品:放牛班的秘密花园(ID:CDXBN1)

作者:sail2008

责任编辑:sunnisky

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今天的牛牛说,笔者要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2020年底,笔者在某自媒体平台的账号收到一条系统通知,称取消该账号的原创认证和优质创作者权益,理由是内容多为转载,建议多发原创作品云云。


申辩自然是要申辩的。


本来嘛,我们的定位就是为受众介绍各种潮流新知和新思想、新创意,既有自己的原创作品,又翻译转载外媒优秀作品并注明了出处。现在你平台说转载超过原创,就取消原创认证及相关权益,理由貌似还很充分:原创作品少了。


“原创的垃圾还是垃圾”


申辩最终遭到拒绝,对这个结果我们倒并不意外,只是对方这种近乎偏执狂似的“原创”追求有些令人不解。

笔者是这么回复客服小姐姐的:“关于国内某些平台对原创内容的执着,我想说的是,原创的垃圾还是垃圾,不以质量为基础的内容都是耍流氓。”


好创意仍是稀缺品


这事刚过不久,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发起了一个题为“创意产能爆发是件好事吗”的讨论,笔者也贡献了一个回答:


“创意的制作技术门槛降低或许带来了创意数量的爆发,但创意的创作门槛并没有降低多少,称不上产能爆发,好创意仍然是稀缺产品。即便全民创作,人人都能生产内容,都有被世界看见的可能,传播更加容易,但绝大部分还只是打酱油的,站在传播链顶端的永远是玩创意玩得最好的那些人。”


尽管也有不少转发点赞支持,老实说,这算不上高见,而应该是常识,或者说某种意义上的吐槽,某些自媒体平台似乎有些太飘了。


“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


申辩最终遭到拒绝,对这个结果我们倒并不意外,只是对方这种近乎偏执狂似的“原创”追求有些令人不解。


“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


可笑不?可它就真实地发生在自媒体圈里。


上周,澎湃新闻发表了一篇题为《网络“洗稿”调查:网站软件“秒洗”,写手规模接单千字十元》的文章,“洗稿”、“伪原创”的灰色产业链、“人工写手+AI算法”的双轨洗稿模式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

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众所周知,为了规避版权风险,某些自媒体平台对原创的追求,那可是堪比“撩妹”,不惜血本,以至于连尊重著作权的合法转载也不受待见。


而在巨大的人力与算法投入下,对非法的批量洗稿和伪原创却应对乏术,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平台规则本身存在根本缺陷


首先,从发文领域和文章分类等方面对创作者进行限制就存在问题,这样将原本属于平台方的内容管理工作和相关风险推给创作者真的好么?


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加强核心审核推荐算法的创新和优化,取消创作者一方的发文领域等限制,通过AI算法与大数据相结合实现这一功能的自动化。


而另一方面,某些平台在追求“原创”的道路上跑偏了。畸形的原创规则变相助长了内容创作领域的“山寨文化”,而不是创建原创者、二次创作者、传播者、读者多方共赢的内容生态。


比如说,算法简单粗暴,在内容质量认证和权益分配上过分向原创内容倾斜,对尊重著作权的翻译转载、二次创作的生存空间构成实质性挤压。


而核心算法的根本缺陷导致平台无法对洗稿和伪原创进行有效识别,洗稿文屡屡通过平台审核甚至达到10万+的阅读量。


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既是对原创者权益的伤害,也是对尊重著作权的合法转载者的打压。


这种局面持续下去,最终只能是洗稿和伪原创大行其道,创作者逐渐流失,内容越做越窄,读者必然流向更具创新性、更重视内容生态平衡的平台。


洗稿软件和“伪原创”网站真的像它们宣传的那样神通广大,令平台审核推荐算法防不胜防、束手无策么?


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图片来源:人民网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的亲自试验,一键洗稿的伪原创功能将一篇数千字的原创文章替换掉近70%的文字,看着功能强大吧,实际上无非是些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套路,却往往能通过算法与人工的双重审核,不应该啊。


切词、替换、调换段落顺序后,文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别不承认,是质量,其判断标准包括用词、风格、逻辑、核心关键词等多个方面,平台在这方面具有大数据的天然优势,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再号称追求原创,对文章质量却无从判断,或者说从态度上就不重视质量,这本身不是严重的规则缺陷吗?


良性的内容生态才是关键


令人真正担忧的,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态度,有没有内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自媒体行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打造良性的内容生态才有未来。


监管层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和法律维权力度。继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专项行动,杜绝“洗稿”和“伪原创”行为的活动空间。而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著作权法》,将侵权法定赔偿额上限从50万元提高至500万元,其对侵权行为的震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平台方面,应当改变过分偏向原创的平台规则。鼓励尊重著作权的翻译转载与二次创作行为,并在权益分配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鼓励并扶持采用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的作品和遵守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的二次创作。


而十几二十篇甚至无上限的每日发文数量规则也应改变。这种“创作”能力正常么?大家心知肚明嘛,搞不好又变相助推了“洗稿”和“伪原创”行为。


牛牛说|老板,“原创”的垃圾来二斤——自媒体洗稿为啥愈演愈烈


而更重要的是将质量审核提到跟原创审核同等甚至更高的水平。


具体做法一是加大人工审核力度,聘请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中高级审核编辑团队,比如国内两大自媒体平台,一个推出了“洗稿投诉合议机制”,一个建立了超过4000人的内容审核编辑团队。


二是加大内容质量审核等核心算法的创新力度,避免洗稿文滥竽充数。“洗稿”、伪原创之所以屡禁不绝,除了违法成本低、维权难、团队化、规模化运作,从论文查重的比对算法反向工程而来的AI洗稿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而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要坚守初心:


品质,品质,还是品质!


声明:著作权所有,转载需授权

Come on,给你的灵魂充充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垃圾   媒体   创意   创作者   愈演愈烈   发文   澎湃   算法   笔者   著作权   权益   生态   规则   老板   质量   内容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