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卡脖子”难题,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日前,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质企业培育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聚焦“卡脖子”难题,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历程表明,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国建设不是一场孤独的航行,“专精特新”的光芒可以照亮科技强国建设的征程。事实上,“专精特新”是举国开放创新体制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其成员还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产业链相关企业和其他技术供应商。“专精特新”的成长是在筛选了数以千计的创意或技术构想、经过无数次的闭环验证与市场的检验后,最终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或服务,包括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善于将创新部署到整个价值链中,通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高度定制化,更小的批量或者更短的生产周期,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或者改善的价值主张。此外,“专精特新”的成长和壮大更离不开举国开放创新体制下由制度环境、文化土壤等构成的创新创业友好型生态。

  对此,笔者在近期调研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工业和创新强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实践,产生了以下几点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的相关思考。

  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基础研究、创新策源能力、技术转移转化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还存在显著不足。尤其是随着全球科技创新的深度、速度和精度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仅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产业链、创新链上的所有问题,必须构建创新联合体,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采用开放创新的模式,将不同的创新主体有机连接在一起,协同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形成强大的创新生态。同时,“双循环”新发展战略需要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成长潜力巨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系统性创新联合体,协同抢占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高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今年初,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千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这一举措势必对培育更多市场创新主体,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带来新机遇。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今年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也是中央高层首次聚焦并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将之与“补链强链”、克服“卡脖子”、培养更多创新主体联系到一起。

  成立高规格的创新与技术转移管理机构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但受制于技术转移政策、法规的缺失和相关管理体制的约束,多数技术转移办公室难以施展拳脚。因此,不妨借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或者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运营理念与模式,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研发不足的现状,成立高规格的专门服务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管理机构,推进各部委、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现有技术转移政策方面的协同,形成合力,释放技术转移对中小企业成长的赋能作用。

  需要明确的是,管理机构的设立是为了推动科技立法,提供法律保障和研发资助,防止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市场失灵”,激励并保护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竞争,而不是对技术转移和创新进行行政干预。比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SBA)主要承担四项职能,分别是:协助小企业获得资金,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协助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制定促进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政策并监督、评估政策执行效果。(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国小   中小企业   财政部   联合体   小企业   管理机构   产业链   强国   制造业   难题   主体   我国   政策   市场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