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一)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一)

——摘编于《文史春秋》2008年第2期


《青春之歌》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一部成名作。

  它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影响和领导下,逐步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并不断改造思想、茁壮成长为立场坚定、追求真理、勇敢坚强的革命者的故事。

  它以独特的视角、以一个特殊群体为描述对象而绘出一幅革命斗争风云的精彩画卷。

  它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一二·九”时期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精神,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这几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也细腻地刻画出林道静、余永泽等知识分子典型代表。

  在文艺作品必须以工农兵为主角的潮流之中,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反映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清新秀气、脱颖而出、卓尔超群,使读者尤其是广大知识分子耳目一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并且得到了许多领导和专家的认可,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建国后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

  由此成功拍摄的电影也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

  那么,创作《青春之歌》的杨沫塑造的两位男主人公卢嘉川、余永泽的原型是谁?她与他俩分别有着怎样的一段隐情呢?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一)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

  张中行,1909年生,后来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散文大家。他是从香河县东河屯镇走出来的武清人,原名叫张玄。

1935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天津中学、保定中学任教,后到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

  张中行先生治学61年,早年专于文史语言,后偏于人生哲学。

  在编著方面,曾主编《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合编《古代散文选》、《文学读本续编》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在著作方面,陆续出版有《张中行作品选》8卷,共406万字。

  张中行博学多识,造诣深厚,精通中国古典,熟谙西方哲学,纵观古今。他豁达大度,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有深刻的理性思考。


  张中行三四岁时就由家庭包办,与一位农村女子订了婚,并于1927年17岁时正式结婚。他这位小脚妻子是个文盲,相貌平平、性格温顺。他在外地上学,仅仅寒暑假回家相聚一下。

  张中行的发妻任劳任怨,洗衣做饭,下地干活,孝敬公婆,恪守妇道。即使后来张中行在北京另有新欢(即与杨沫相爱),她也毫不计较。


  当上个世纪50年代末,杨沫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轰动一时的时候,有人认为小说借余永泽的形象影射张中行。

  著名演员谢芳演过电影《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后,也曾把张中行、杨沫比做影片中的余永泽和林道静。

  因为张中行是武清人,谢芳有一次到武清做客时,还自称是武清的“儿媳妇”。后来,杨沫撰文批评张中行负心、落后、可憎,张中行则始终保持沉默。

  尤其是“文革”开始后,杨沫的单位北京市文联来外调,请张中行证明杨沫是“三反分子”,希望他说杨沫的坏话。造反派还对他进行了威吓、辱骂,让他照他们的要求说。

  张中行写了一个材料,大概是说杨沫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真的相信她所信仰的东西,并有实现理想的魄力,且为之奋斗,比那些口头主义者好多了……

  落实政策后,杨沫了解了此情,激动地给张中行写去一封信,说:“想不到你还能为我说好话,对你的宽容公道表示感谢。”并让她与张中行所生的惟一的女儿,给张中行送去一张老照片以作永久的纪念。

  可见,张中行虽然很长时间受到了曲解与冲击,但是,他始终表现得坦诚、正直、大度。他淡泊致远,却刚正不阿、耿直倔强。

杨沫与余永泽的原型张中行(一)


  杨沫于1995年去世时,张中行并没有前往参加追悼会。据悉,在遗体告别仪式的头天晚上,吴祖光先生曾打电话给张中行,问其是否前来参加,张中行说不参加。

  张中行认为所谓告别,有两种来由,或情牵、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对于她,两者都没有。

  仪式后,张中行接到女儿来信,主旨是说:生时的恩恩怨怨,人已故去,就都谅解了吧。张中行复信时说,人在时,我沉默;人已去,我更不会说什么。

  新世纪伊始,某记者在采访晚年的张中行时,话题中曾经不可避免地问起“在您23岁时和杨沫相识,然后相爱,后来同居,再后来分手。之后杨沫成了作家,写出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书中的余永泽据说有您的影子,您认为呢?”

张中行睿智地回答说:“这你只能去问小说作者了,只有她最清楚。”张中行认为《青春之歌》是小说,依我国编目的传统,入子部,而不能入史部,小说是可以编造大小情节的。

  后来,有人曾告诉张中行,杨沫在追述往事之时,言及分手总暗示张中行负心、落后。张中行认为,认定负心,是人各有见;认定落后,是人各有道。


  张中行在后来谈到和杨沫分手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是两个人在思想上有距离了,一个走“信”的路,一个走“疑”的路,“道不同,不相为谋”。

  当记者进一步问及他与杨沫感情方面的问题时,张中行直率地坦言:“这是个人私事,不能问。”

  记者还问到:“在您的一生中情感经历颇为复杂,据悉,你17岁时受父母之命在家乡便娶了一位妻子,好像还在一起生活过,她一直住在您家乡,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去世,对于她您是否有话可说?”

  张中行说:“那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处在那个时代的人婚姻状况都复杂。孙中山、蒋介石、鲁迅等都先有一妻,后来才找到如意伴侣。一个人从农村出来到一个开化的地方变化会很大,这是我们这代人婚姻方面共同的问题。”

  那么,在记者不止一次的探问之下,张中行仍三缄其口的与杨沫的感情经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香河县   原型   上个世纪   长篇小说   知识分子   文史   北京   落后   年代   著名   记者   青春   中学   时代   小说   余永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