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由繁复回归单纯的叙事结构


读书笔记:由繁复回归单纯的叙事结构


《灵山》是法国华裔作家高行健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主人公——“我”,一位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因被医院误诊为肺癌,而踏上南去回归自然放松情绪的旅程。

  途中在火车上无意间听说有一个能治疗癌症的灵山,便萌生了寻找灵山的想法。启程寻找后最终却发觉现实中的灵山并不存在,所谓灵山只是村民用来求子的顽石。

  主人公看似在寻找灵山,实则描述了一个人内心追求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各种性灵感受和禅悟。

  《灵山》全书共81章、40万字。高行健凭着该小说获得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华人作家。


读书笔记:由繁复回归单纯的叙事结构


  由繁复回归单纯的叙事结构


  小说在布局方面基本上是按照一章写“你”,一章写主人公——“我”的交替模式安排,中间穿插三章与“他”有关的内容。

  小说以“你”开头,以“我”结束,在结构上尽量做到四平八稳, 力求使“你”、“我”两个叙事对象地位大致平等。

  三十章以前的小说格局是先“你”后“我”,轮换交替;三十一和三十二章连续写了两次“你”,然后又再次依照先“你”后“我”、轮换交替的模式继续进行叙事。

  到五十五章,原本讲“我”却转换成了“你”,五十六章讲替姑娘们看手相的故事又似乎在延续五十五章类似的情节。

  六十章原本是写“你”,但在画家朋友家中碰见“她”时又变成“我”,过后又变回“你”。

  《灵山》的叙事结构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简单抑或是单调、模式化的,虽然小说章节很多,在当代中文小说创作领域算得上是鸿篇巨制。

  但作者显然没有在结构上多费脑筋,只采用如此简单的叙事模式,涉及人物也不多,而且人物也无具体指涉对象,与这部小说本身的份量和所取得的成就似乎不大相称。

  这或许是因为高行健有意追求简单纯朴,故意抛弃复杂的叙事结构,希望由繁复回归单纯,有意回避宏大叙事,选择书写个人经验,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小说叙事的真实性。


  以人称代替人物的叙事策略


  高行健长篇小说中“以人称代替人物”的叙述人称策略,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他对“主语人称的确定是表达感知的起点”的认识。

  高行健认为,小说的叙述首先要确定主语是谁,而世界上的语言都有我、你、他三个人称,主语只能在他们之间选择。

  因此,确定了主语才能表达主体的感知,而叙述人称的选择,则形成不同的叙述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叙述主体的心理趋向。

  《灵山》与传统小说的写法很不相同,既没有连贯生动的故事,也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它还摒弃了传统小说的人物命名方式,独辟蹊径地运用了“以人称代替人物”的叙述人称策略。

  即不以专有名词或惯常的第一人称“我”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而以“我”、“你”、“他”来称谓小说的主人公。

  整部小说除极少数传闻中的人物偶有名字或称谓之外,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以人称来称谓的。

“以人称代替人物”的叙述人称策略,体现了高行健对叙述人称的特殊控制。

  《灵山》的主人公是“我”、“你”、“他”,三者分别与“她”进行对话。

  第一人称“我”既是小说的叙述者,也是小说的主人公。“我”在现实中旅行,在长江流域漫游,见到的都是真人真事。

  第二人称“你”在精神中漫游,既是虚拟的自我,也是“我” 的投射或精神异化。

  第三人称“他”既是“我”的静观与思考,也是“我”的投影。


  小说在确定叙述者“我”之后,由“我”的投影对手化为“你”,再外化为“他”,小说的叙述语言引入三个不同的人称去指称同一个人物。

  而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她”指的并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一个复合的女性形象,或者说是女性的多重变奏。

“我”、“你”、“他”、“她”之间的关系在小说52章中也有明确的表述:

“你知道我不过在自言自语,以缓解我的寂寞。你知道我这种寂寞无可救药,没有人能把我拯救,我只能诉诸自己作为谈话的对手。

“在这漫长的独白中,你是我讲述的对象,一个倾听我的我自己,你不过是我的影子。

“当我倾听我自己你的时候,我让你造出个她,因为你同我一样,也忍受不了寂寞,也要找个谈话的对手。

“你于是诉诸她,恰如我之诉诸你。她派生于你,又反过来确认我自己。

“我的谈话对手你将我的经验与想象转化为你和她的关系,而想象与经验又无法分清。

“你在你的神游中,同我循着自己的心思满世界游荡,走得越远,倒越为接近,以至于不可避免又走到一起竟难以分开。

“这就又需要后退一步,隔开一段距离,那距离就是他,他是你离开我转过身去的一个背影。

“所谓她们,对你我来说,不过是她的种种影像的集合,如此而已。他们则又是他的众生相。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都在你我之外。

“换言之,又都是我的背影的投射,无法摆脱得开,既摆脱不开便摆脱不开,又何必去摆脱?”


  《灵山》是从“我”的自言自语开始的,随后才找到对手,这个对手有时候是“你”,有时候是“她”。

  在《灵山》中,虽然不同的章节由不同的叙述人称控制,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趋同的:都是去寻找“灵山”。

“我”、“你”、“他”、“她”在文本中是相互观照,消融于同一个感受主体之中的。

  同一主体通过主语的三个人称确认了自我,消除感知过程中的虚幻感和异化感,最终抵达心灵的圣地。

  叙述人称的确定是表达主体感知的起点,《灵山》中“以人称代替人物” 的策略,其实就是通过人称的设置来寻求主体的不同感知,充分表达同一主体的不同感受,同时人称代词的多向所指为叙述人称的转换提供了极大便利。


(图文摘编整理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繁复   灵山   叙述者   结构   主语   称谓   人称   主人公   主体   说是   对手   策略   模式   人物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