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越水孕育下的浙西词派(一) ​


词起于唐,盛于宋,而衰于元明;到了清代,词的创作和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词家辈出,词作繁富,词坛上出现了不同的流派,词论上主张各异,创作上风貌纷呈。

  加上大量地整理编印词集、词选、词话,一时景象繁荣,蔚成大观,被人们称为词的中兴时期。

  在清初诸词派中,浙西词派是当时和后来影响都很大的一个重要词派。

  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朱彝尊及其主要成员大都是浙西人,他们同气相求,互相唱和。因龚翔麟曾刻他与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之词为《浙西六家词》,故称之。


吴山越水孕育下的浙西词派(一) ​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chàng畅),号竹坨(chá茶),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精通经学考据,工诗能文。

  诗与王士祯为南北两大宗,尤擅长词;其《曝书亭集》中,收有词集《江湖载酒集》、《静志居琴趣》、《茶烟阁体物集》、《蕃锦集》等四种,计七卷,凡五百余首;加上拾遗和补辑的词,共有六百多首。

  有清诸词家中,除阳羡派词人陈维崧外,词作之富很少有人与之匹敌。

  浙西词派以浙西词人为主,同时也包括创作倾向与之相同的他籍词人,如同时稍晚的桐乡(今安徽桐城北)人汪森、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钱芳标、仁和(今杭州)人丁澎等。

  他们虽不是浙西人,但在论词观点和创作特色上和浙西词人同承一脉,因而也极力推波助澜。

  正如朱彝尊在《鱼计庄词序》中所指出的那样:“浙词之盛,亦由侨居者为之助;犹夫豫章诗派,不必皆江西人,亦取其同调焉耳。”


  明末清初,民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江南是抗清反清的重要基地。云间词派(今上海松江)率先出现在明末词坛上。陈子龙、夏完淳等爱国词风影响了嘉兴词人。

1645年,清兵攻入嘉兴,大肆屠杀。嘉兴人民遭受一场浩劫。文人们也难逃厄运,遭受种种波折。家国之恨凝结于胸。

  清初严酷的文网不允许人们发表一点不满。于是,词这一特殊的诗歌形式便成为他们抒发心中不满的工具。

  正如朱彝尊所言:“盖时至而风会使然。”(《水村琴趣序》)


  词盛于两宋,衰于元明。元明以后以曲闻名。词人大多以作曲方式作词,词作还是不少的,但使词曲合流,失去词之特色。

  朱彝尊批评元明词坛:

  一是充塞内容无聊或绮靡污秽之作:“宣、政而后,士大夫争为状寿之词,联篇累腰,殊无意味”,“陈言污语,俗气熏入骨髓。”

  二是违背词之特色:“强作解事,均与乐章未谐”,“间有硬语”,“排之以硬语,每与调乖;窜之以新腔,难与谱合”(以上见《词综·发凡》及《水村琴趣序》)。浙西词派创始者提倡恢复词的特色,得到众人响应。


  嘉兴本是文化之邦,有悠久的吴楚民歌的历史。吴山越水的旖旋风光和甜美柔软的吴音乡语,与词体十分相宜。宋以后,词就在嘉兴土地上良好地生长着。

  清初,一批在词坛上有影响的文人大力提倡,互相唱和,切磋观摩研讨,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词得以迅速发展。

  浙西词派崇尚姜夔、张炎,标榜醇雅、清空,以婉约为正宗,贬低豪放词派,认为词“宜用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

  因此在创作中忽视词的内容,注重词的格律精巧,辞句工丽,及孤僻典故,艺术上追求“幽新”风格。由此形象有些破碎,内含晦涩。但也有一些清新之作。

  浙西词派的最早倡导者为曹溶和朱彝尊。

  朱彝尊曾回忆和曹溶一起探讨词的经过:“余壮日从先生南游岭表,西北至云中,酒阑灯施,往往以小令、慢词更迭唱和。有井水处,辄为银筝、檀板所歌。念倚声虽小道,当其为之,必崇尔雅,斥淫畦,极其能事,则亦足以宣昭六义,鼓吹元音。往者明三百招,词学失传,先生搜辑遗集,余曾表而出之。数十年来,浙西填词者,家白石而户玉田,舂容大雅,风气之变,实由于此。”(《静惕堂词序》)


  朱彝尊还和同乡词人汪森、二李、柯祟朴、曹尔堪等人以及当时全国闻名的陈维摄、纳兰性德、龚翔膀等大量词人切磋探讨。


38岁时(1672)与汪森、周筼、柯祟朴等开始编《词综》,浏览宋元词集几百家,花了6年时间,于康熙十七年(1678)编成。按醇雅标准选了从唐至元的词人600余家有2200余首词。

  在这一过程中,曾得到全国各地词人的大力协助。它的影响远远超出浙西,直至全国。

  康熙十一年(1672),朱彝尊与陈维崧的词合刻成《朱陈村词》,“流传至禁中,蒙赐问,人以为荣”(《清史·文苑传》)。

  康熙十八年(1679),钱塘龚翔麟将朱彝尊的《江湖载酒集》、李良年的《秋锦山房词》、李符的《末边词》、沈埠日的《茶星阁词》、沈岸登的《黑蝶斋词》以及自己的《红藕庄词》合刻于金陵,名《浙西六家词》。陈维崧为之作序。浙西词派由此而名。

  信奉浙西词派主张的词人不计其数。清代康、雍、乾时,浙西词派风靡一时(前期以嘉兴词人居多,后期以杭州词人居多)。

  前期除六家外,尚有彭孙通、汪森、柯祟朴、曹尔堪、周筼、王雄、沈进等大量的本市词人以及外地词人。

  后期浙西词派重要词人有厉鹗(1692-1752,钱塘人)、王昶(雍、乾时青浦人)、吴锡麒(1746-1818,钱塘人)、郭麐(清前期吴江人)、许昂霄(康、雍时海宁人)、吴衡照(乾、道时海宁人)、项鸿柞(嘉、道时钱塘人)以及黄型清、冯登府、杜文澜、张鸣珂等大量词人。

吴山越水孕育下的浙西词派(一) ​


  浙西词派的开创者朱彝尊去世不久,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人厉鹗,崛起于词坛,承袭了浙西词派的主张,并有所修正和发展,尊周邦彦、姜白石,擅南宋诸家之胜,成为清中叶浙西词派的中坚人物,使得浙派之势益盛。

  厉鹗之后,虽仍有词人承其余绪,然而日渐衰颓,势如强弩之末。

  到了嘉庆年间,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张惠言创常州词派,以《风》、《骚》之旨相号召,主张词以比兴为重,强调要有寄托,重视作品内容,成一时风尚,遂夺浙派之席。

  乾隆后,常州词派兴起,浙西词派遂成衰势,但其影响一直至后世。如古人所言:“被浙西之词,不过一人唱之,三四人和之,以浸淫遍及大江南北。”(待续)


【资料摘编整理自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浙西   至元   豫章   清史   尔雅   海宁   词序   嘉兴   开创者   常州   词人   清初   杭州   康熙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